宜现场测定有效盐胀厚度和总盐胀量 3 R.3 溶陷性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 调查盐渍土地区已有建筑物被腐蚀破坏情况 对盐胀性盐渍土 具有保持水分的能力 土的毛细作用上升高度以及蒸发强度有关 3 土壤盐渍化程度可按表18确定 含盐类型和含盐程度 4 腐蚀性和场地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一般分布在地表下1.5m~4.0m范围内 盐渍土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降水量等气象资料 当地有标准的可按当地标准执行 含盐量及主要含盐矿物对土的特性的影响 2 3 不同土壤 查明盐渍土的形成条件 不同作物其耐盐量不同 氯盐类有较大的吸湿性 且具有吸湿 盐渍土的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了解含盐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 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各地区在执行中还应结合本地区的经验和特点区别对待 调查植物生长情况和溶蚀洞穴的分布与发育程度 R.3.1 平均取样间隔0.25m R.3.1 度按一般作物和耐盐性较强作物划分为两个标准 1 收集工程区气温 湿度 5 土壤盐渍化类型及盐渍化程度划分宜符合以下规定 其耐盐量也会有差别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区 干旱荒漠地区耐盐性较强作物生长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根据表R.3.4-3进行分级 盐渍土系指含有较多易溶盐的土体 对易溶盐含量大于0.3% 当土中硫酸钠含量不超过1%时可不考虑盐胀性 4 2 应采用浸水载荷试验确定其溶陷性 将土壤盐渍化程 1 本次局部修订增加了土壤盐渍化类型划分表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划分表 根据需要对土的微观结构进行鉴定 盐胀性 测定毛管水上升高度 1 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0m且1.0m深度以下含盐量仍然很高时 为方便使用 溶陷性指标的测定可按湿陷性土的湿陷性试验方法进行 R.3.4 1 对于浅挖 取样间隔可为0.5m 半填半挖和填土渠段 R.3 对土颗粒具有分散作用 腐蚀建筑物和改变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可适当加大取样深度 盐渍土 盐渍土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 R.3.4 灌溉退水及渗漏渠道两侧可能出现土壤盐渍化 影响农作物生长 硫酸盐类在结晶时体积发生膨胀 碳酸钠的水溶液具有较大的碱性反应 本标准根据土壤含盐量 3 查明盐渍土的毛管水上升高度和蒸发作用影响深度(蒸发强度) 盐渍土的厚度与地下水埋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结晶时体积不膨胀 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0m时取样至地下水位 进行混凝土和钢结构的腐蚀性试验 盐分性质及作物耐盐程度等综合因素 盐渍土 土壤盐渍化类型根据表R.3.4-1进行划分 近地表取样间隔应适当减小 R.3.3 一般作物生长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根据表R.3.4-2进行分级 松胀等特性的土称为盐渍土 取样宜在干旱季节进行 5 预测渠水渗漏形成次生盐渍土的可能性 土壤盐渍化类型划分其核心是土壤含盐多少对作物的危害程度 因而具有盐胀性 测定含盐量的土样宜在地表下1.0m深度范围内分层采取 对溶陷性盐渍土 土的溶陷性 2 R.3.2 2 含盐类型 所以 R.3.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