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得到详细分类所需的各种参数条件下使用 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应符合附录U的规定 地应力水平较高时 天生桥 在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中不考虑结构面状态或把岩体当作均质体 2 并应符合表N.0.7的规定 彭水 其走向与之近于正交时 岩体完整程度的评分应符合表N.0.9-2的规定 N.0.3 详细分类采用累计评分的综合评价法进行多因素分类 对围岩稳定影响最大时为负20分 45°~70° 本次修订时基本保留了原分类格局 可研阶段以及深埋洞室施工之前的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同时根据围岩强度应力比做相应调整 岩体完整程度 由于地下厂房 结构面状态是控制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式中 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深埋隧洞在施工前的围岩工程地质评价 用于规划 黄土等土质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措施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评价研究 初步分类适用于规划阶段 围岩强度应力比S可根据下式求得 例如 对国际合作的工程还可采用国际通用的围岩分类进行对比使用 应符合表N.0.3的规定 以岩层走向与洞轴线的关系 1 或结合勘探资料确定 岩屑和泥质充填三种 主要结构面产状与地下工程轴线夹角不同 σ <20°四档 如天生桥二级引水隧洞2号支洞 短(<3m) 其标准应符合表N.0.1的规定 以岩层走向与洞轴线的关系 Ⅰ类 N.0.11 故负评分较低 水文地质条件等两项指标为辅助依据 有中等岩爆 主要结构面产状的评分应符合表N.0.9-5规定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提出围岩强度应力比这一分类判据 对洞顶及边墙围岩分别进行评分 N.0.8 它以岩石强度 N.0.5 并作为确定支护类型的依据 岩质类型的确定 效果良好 ——围岩的最大主应力(MPa) 起伏光滑或平直粗糙 岩体完整性 TBM施工方法在Ⅰ类 即围岩类别降低1类 30°~60° 对围岩稳定影响较大 上述三项因素是围岩工程地质分类的基本因素 K 反之 围岩初步分类以岩石强度 岩体完整程度根据结构面组数 水压很高时 修正因素为地下水和主要结构面产状两项因素 并应符合表N.0.4的规定 区 均为负值 5 附录N 强度最弱的结构面的状态 Ⅲ类围岩允许局部出现塑性变形 N.0.1 结构面间距确定 岩体完整程度 Ⅳ类围岩要求大于2 地下水和主要结构面产状五项因素之和的总评分为基本判据 结构面状态是指地下洞室某一洞段内比较发育的 工程实践表明 塌方及涌水(突水)或突泥对TBM施工影响最大 岩体完整性和岩体结构类型可通过地面地质调查 详细分类主要用于初步设计 m 当无实测资料时可以自重应力代替 均为正值 N.0.10 附录N S>5时 围岩强度应力比S值 岩体结构类型为基本依据 Ⅱ类围岩要求大于4 根据分类结果 对深埋洞室 Ⅱ类围岩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岩石强度的评分应符合表N.0.9-1的规定 S>2.5时 洞室顶拱部位较边墙更易出现块体失稳 v 围岩工程地质详细分类应以控制围岩稳定的岩石强度 水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依据国内目前洞室跨度情况简化为三级 N.0.7 4 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不同 Ⅱ类以上围岩不允许出现塑性挤出变形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分为初步分类和详细分类 小浪底 详细分类是在“六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目的是控制各类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 并应符合表N.0.2的规定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当可能发生岩爆或塑性变形时 包括宽度 本附录提出的围岩分类分为初步分类和详细分类 这是考虑到这两种情况勘察资料较少 把结构面倾角分为>70° R 初步分类为本次修订时增加 3 则几乎不影响围岩的稳定 把结构面走向与轴线夹角分为60°~90° 自原规范颁布实施以来 N.0.9 是反映围岩应力大小与围岩强度相对关系的定量指标 渗水或滴水 结构面状态为基本因素(取正分) 只考虑岩石的完整性系数是不合适的 围岩强度应力比还可作为判别地下洞室开挖时围岩可能发生岩爆的强烈程度指标 结构面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N.0.9-3的规定 初步分类以比较容易获取的岩石强度 实践证明 极高地应力区(>30MPa) 因此 延伸长度反映结构面的贯穿性 地下水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N.0.9-4的规定 b 岩体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以及地下洞室施工期的临时支护措施需专门研究 TBM施工技术已经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得到大量应用 围岩类别宜降低一级 本次修订时适当考虑了TBM施工时的支护建议 则对围岩稳定很不利 起伏粗糙和延伸长度等情况 特殊岩土及 N.0.6 跨度大于20m的地下洞室围岩的分类除采用本附录的分类外 当Ⅲ类 本分类参照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建议的五级 围岩强度应力比为限定判据 结构面状态 对过沟段 N.0.4 考虑结构面状态是本附录围岩分类的特色 招标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中等(3m~10m) 尾水调压室等的边墙高达几十米 即 同时又能总体上把握洞室的围岩稳定性 Ⅳ类围岩水量很大 N.0.2 20°~45° 地质构造和地面水文地质调查等分析确定 围岩详细分类中五项因素的评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S<2.5时有强烈岩爆 以地下水活动状态和主要结构面产状为修正因素(取负分) 水丰等十几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分类而编制的 岩体结构类型等三个参数为基本依据 高倾角的主要结构面 原规范自颁布以来 但不强烈 大于5mm三个等级 平直光滑三种情况 <30°三档 Ⅲ类 地质测绘 岩溶 该分类在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中得到广泛应用 起伏粗糙分为起伏粗糙 长(>10m) 对钙(泥)质弱胶结的干燥砂砾石 初步分类可以实现在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围岩分类的可操作性 结构面宽度分为小于0.5mm 充填物分为无充填 有时也有岩爆 因此 因此 否则围岩类别要降低 当其走向与地下工程轴线近于平行时 水文地质条件可根据岩性 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岩体完整性系数 地下水活动性分为干燥 充填物 评价围岩的稳定性 0.5mm~5.0mm 岩体完整性 只作了局部修改调整 线流和涌水四种状态 还宜采用其他有关国家标准综合评定 参考了国内外一些主要的隧洞围岩分类方法和我国鲁布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