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湿度状态的垂向变化 垂直分带和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调查红黏土地裂的分布 厚度 土体高含水量及裂隙发育是土体稳定的不利因素 查明不同地貌单元原生红黏土与次生红黏土的分布 宜采用桩基 R.8 且主要表现为收缩 发育特征及其与红黏土分布 后期又被其他地层覆盖的棕红色高塑性黏土可能具有红黏土的部分特性 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1 红黏土的主要特征是上硬下软 红黏土具有胀缩性 R.8.1 静力触探等方法 在提出红黏土地区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和基础类型地质建议时应特别慎重 R.8 红黏土 7 调查土体中裂隙的发育情况 红黏土是指棕红或褐黄色 对于重要建筑物 红黏土上硬下软的特性和浅表受大气影响的特性是一对矛盾 覆盖于碳酸盐岩之上 R.8.3 R.8.2 查明下伏基岩岩性或可溶岩岩性及层组类型 红黏土 均匀性分类 R.8.1 复浸水试验 R.8.2 隐伏 基岩面起伏状况 宜进行三轴剪切试验 评价地基抗滑稳定及沉降变形问题 应采用反复剪切试验指标 收集红黏土地区勘察设计及施工处理经验 红黏土的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红黏土底部常有软弱土层分布 红黏土的塑性状态分类 根据红黏土裂隙发育 判别红黏土的胀缩性宜进行收缩试验 1 红黏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4 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对红黏土湿度状态 2 物质组成 成因等发育情况及其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土性 R.8.3 2 应注意选用合适的勘探方法和密度 裂隙发育 原生红黏土经搬运 查明地基及其附近土洞发育情况 对裂隙发育的红黏土 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方法进行勘察 3 3 结构分类 6 评价边坡长期稳定性时 应采用钻探 4 2 产状 形成时代较早 且其液限大于45%的黏土可判定为次生红黏土 原位试验宜采用载荷试验 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 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 分析其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表面收缩 红土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确定承载力宜进行天然土与饱和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 3 干湿循环等情况评价边坡稳定性 1 岩溶 土体结构等特征及其差异 其液限大于或等于50%的高塑性黏土 复浸水特性分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