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层剖面进行初判 值的确定方法及应用 3 对初判认为可能具有湿陷性的黄土 黄土湿陷性初判宜采用下列标准 与全新世Q s 应进行定量的复判 在P 附录T 强度较高 稳定性较好 值的大小分为下列三种 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T.0.3 半干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确定黄土湿陷性及湿陷起始压力 1 zs (压力与浸水下沉量)曲线上 并造成危害 具有大孔隙 1 浸水时 应开挖竖井取样 并应符合Ⅰ级土样质量要求 s 黄土是干旱 判定 上部)所夹的古土壤层宜判为轻微湿陷性 提高了取样标准 仅对Q 早更新世Q 2 对湿陷性黄土取样 级配均匀 试验取样应穿透湿陷性土层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 顶部部分黄土具有湿陷性 T.0.5 -Q 可按非湿陷性黄土评价 为新增条文 当按室内压缩试验结果确定时 1)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 T.0.1 )与承压板直径(d)或宽度(b)之比值等于0.017所对应的压力值为湿陷起始压力值 黄土湿陷性及湿陷起始压力的判定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程度 50025-2004相同 4 -Ss 值综合进行 3 试验及复判作了规定 可取浸水下沉量(S 上部)宜判为轻微湿陷性 大于70mm时 修改了取样要求 中更新世 压缩性较低 可根据湿陷系数δ 小于或等于70mm时 3 3 黄土不具有湿陷性 )宜判为强湿陷性或中等湿陷性 发生湿陷变形 根据经验 可按黄土层地质时代 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黄土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T.0.1 1 应在P 明确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 上更新世Q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当基底压力大于300kPa时 湿陷性轻微 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附加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3的土 判别标准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zs s zs 增湿时 4 =0.015所对应的压力值为湿陷起始压力值 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 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下水位以上黄土层 宜判为轻微湿陷性或不具湿陷性 2)当0.03<δ 2 sh 还应做现场浸水载荷试验 取样与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2 具有湿陷性的黄土是特殊土 黄土湿陷性的判别可分初判和复判两阶段进行 场地湿陷类型 zs 初判是定性的 湿陷性中等 中更新世 黄土不具有湿陷性 ≤0.03时 sh 2 根据黄土层地质时代初判 3 sh 1 -δs 2 应判定为湿陷性土 颜色以黄色为主 s ≤0.07时 第三层及以下各层黄土(含古土壤层)可判为无湿陷性 >0.07时 黄土湿陷性试验可分为室内压缩试验和现场浸水载荷试验两种 zs 自重湿陷量△ 附录T s 湿陷性强烈 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T.0.3 2 宜按实际压力进行湿陷性试验 值 T.0.5 地基湿陷等级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应结合湿陷性黄土总湿陷量△ 3)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矛盾时 T.0.4 当曲线上的转折点不明显时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 色调有深浅差异 稳定性降低 曲线上宜取δ 3 ′或计算值△ 上更新世Q 1)当0.015≤δ T.0.2 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 应根据湿陷量的计算值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等按表T.0.4判定 ′或计算值△ 重要工程除应做室内固结试验外 取其转折点所对应的压力值为湿陷起始压力 和湿陷起始压力P 黄土 3)当δ zs 2 根据西北电力设计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层黄土(Q 第一层与第二层(Q 1 取样要求 富含碳酸盐的第四纪黏性土 本条规定了黄土湿陷性的判别分为初判与复判 复判的标准 zs 2)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 s 综合性能弱化或恶化 甚至失稳 T.0.4 s 试验压力一般可采用0~300kPa 黄土的湿陷性初判 应包括黄土的湿陷性质 内容和方法与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T.0.2 可采用钻孔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取样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特点 黄土湿陷性及湿陷起始压力的判定 根据典型黄土塬区完整黄土地层剖面初判 本次修订基本保持原规范条文的内容 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判定 当按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结果确定时 天然状态下 黄土具有湿陷性 ′或计算值△ 3 3 当地基内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时 黄土湿陷性的复判 黄土层湿陷性初判作了修改 自地表向下第一层黄土(Q 天然含水率超过塑限含水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