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运行前制定有运行模式 1 5 用户端实际冷 为达到预定的供能效果和经济性 运行模式的优化包括调整发电机组的运行台数 当发电机组运行负荷率长期低于70%或余热利用率长期低于75%时 2 发电机组 宜根据冷 是指会影响到上游供能企业和下游用户能源供应的改变 优化调峰设备的启停顺序等 供能可靠是确定运行模式的首要原则 系统综合经济效益 并网不上网的联供工程 余热利用率低时部分余热排空 谷值电价时段停机的运行方式 运行模式 才能调整系统运行模式 节能环保政策法规的变化 只有在联供工程项目负责人 3 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进行运行模式的优化 1 系统要按照预先设计的模式运行 运行过程中 运行时段以适应实际电负荷 4 系统操作的简化 谷电价时段停机 发电机组负荷率低时发电效率降低 应根据外部能源供应条件和项目实际情况 还应考虑到设备维护折旧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费用差别 因此在保障稳定可靠的前提下 另外 正常运行时 13.2.6 实行峰谷平电价的联供工程 实际效率以及能耗 另一方面谷值电价时段停机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13.2.6 同时提高联供系统的经济效益 为保证联供系统尤其是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经济简便等因素 7 联供工程应预先设计一种或几种运行模式 对运行模式进行优化 发电机组宜在峰 因此必须做出优化调整 13.2.2 采用分时电价的联供工程 余热利用设备运行方式 同时应兼顾经济运行的方式 在没有制定新的运行方案之前 一方面在峰平电价时段运行能缓解发电厂的发电压力 采用发电机组峰平电价时段运行 13.2.5 调峰设备运行方式等 运行模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系统安全稳定 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可按下列条件选择 13.2 均不利于联供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 13.2.1 运行中应体现节能环保的特点 13.2.5 13.2.2 2 节能环保 由于联供系统较为复杂 4 以便上下游进行相应的调整 13.2 余热设备等运行模式是在可行性研究和系统设计阶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的 运行模式的重大改变 原运行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满足用户要求外 设备运行情况会发生变化 保证较高的能源综合利用率和一定的经济性也很重要 孤网的联供工程 6 应对联供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以及主要设备能效进行监测 改变余热利用设备供能范围以达到余热利用最大化 除安全供能 运行模式优化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联供工程运行 并网的联供工程 应征得上游供能企业和下游用户的同意后再进行调整 应及时调整运行模式 13.2.3 3 同时燃气冷热电联供的优势是节能环保 13.2.4 同时需注意 应根据用电负荷调整发电机组出力 13.2.3 不应长时间在低负荷下运行 运行模式的优化包括发电机组运行方式 能源价格的变化 系统运行稳定 因此在调整运行模式时 设备的运行特点 平电价时段运行 技术工程师确认后 综合效益不能简单的只计算能源的投入和产出效益 热负荷调整发电机组出力 宜按余热利用最大化原则调整发电机组出力 13.2.4 运行模式 本条提出了运行模式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 热 13.2.1 电负荷 但往往外部条件和项目实际用能情况 运行模式的重大改变应征得上游供能企业和下游用户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