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因此联供系统宜采用并网的运行方式 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余热锅炉及换热器 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 还要选择合适的余热利用配套系统 气的价格等因素 以提高低品位的能源利用率 燃气轮机后可配置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 蒸汽驱动型余热利用设备 4.1.4 本条规定了联供系统余热利用设备的选用原则 热泵 4.1.2 余热利用设备指余热锅炉 保证联供系统的经济运行 联供系统宜采用发电机组与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直接对接的系统组成形式 应参照执行 4.1.8 4.1 经济合理时 验收和运行管理除执行本规范外 系统组成较复杂且初投资较高 项目一般要经过可行性研究阶段 调峰系统指为满足冷 根据原动机余热参数和用户冷 电负荷 热 4.1 联供工程除应包括联供系统外 联供系统可以采用孤网运行的方式 当用户负荷主要为空调制冷 还可能设有公共电网变配电设施 4 本条也提出在限定条件下 若是医院 柴油发电机 燃气锅炉 热水为主时 当发电机组兼作备用电源时 需要尽量保证联供系统所带电负荷比较稳定 一般规定 热水通过吸收式制冷或蒸汽驱动型余热利用设备提供空调负荷 启动系统也可以采用压缩空气 冷价等)发生变化时 能源价格 孤网运行方式下 不包括余热锅炉+汽轮机的联合循环形式 4.1.1 孤网运行的联供系统 当用户生活热水负荷较大时 联供系统只有在并网的情况下才更容易保证安全运行 设备容量 监控系统 蓄电池 并网运行的联供系统 并网运行及并网不上网运行的联供系统 联供系统应按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向公共电网输送电 发电机组可采用孤网运行方式 热负荷情况 工艺流程及运行方式 4.1.4 发电机组应在公共电网故障时自动启动 联供系统应由动力发电系统 4.1.3 一般规定 发电机组应自动跟踪用电负荷 冷热供应系统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 当能源价格(气价 将发电余热转化为蒸汽或热水提供用户负荷 4.1.9 电价 调峰系统及辅助设施 在公共电网停电时 联供系统应在同时具有电负荷和冷热负荷需求时运行 根据用户冷热电负荷变化规律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1.9 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 监测公共电网参数自动同期并网 电力行业对向公共电网输送电能有严格的规定 4.1.7 启动系统及控制系统电源可以采用不间断电源 当没有公共电网或公共电网接入困难 以及利用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或热水的吸收式制冷机 联供工程内除联供系统外 联供系统设备较多 采用余热锅炉的形式较稳定 发电机组要能在停机状态启动运行 联供系统的设置原则为电能自发自用 系统更具有高效性和经济性 当用户负荷主要为蒸汽或热水负荷时 对系统组成形式 应结合蓄能设备使用 应根据燃气供应条件和电力并网条件 直接利用烟气和高温水热量供应空调系统冷热水 以保证系统实际运行时达到预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和余热利用最大化 实际运行经验表明 供气条件等 节约占地等原则进行配置 经济性 供热 热价 4.1.5 冷却水系统单独供应生活热水的方式较好 电 自动控制装置应能监测用户电负荷自动跟踪调整发电机组发电功率 4 确定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本规范仅适用于发动机单循环形式 发电机组应在联供系统供应冷 电制冷机 锅炉 也可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结果选择多余电力上网的运行方式 采用并网不上网还是并网方式 运行模式等进行技术论证并进行经济分析 4.1.1 并网方式下 尚应包括燃气供应系统 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热负荷供应而设置的压缩式制冷机 供暖负荷时 余热吸收式冷(温)水机 发电机组停机时需要为预热系统供电 工业用汽等具有蒸汽负荷的项目 为节省联供工程建设用地和节约投资 储能调节设备等常规系统 当用户负荷以蒸汽 4.1.6 首先要考虑电网的安全和调节 运行 占地面积少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何种余热利用形式 针对我国目前情况 也应从设计角度考虑一些特殊条件下采用孤网运行方式的可行性 供配电系统 系统配置 所发电力应优先满足项目自身用电需求 热泵等常规系统用于补充用户的冷 换热器 热负荷时运行 本条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自发自用 供冷 4.1.3 4.1.6 直接对接的系统设备少 尚应执行电力行业的相关标准 4.1.2 4.1.8 宜采用余热锅炉 只有在发电余热得到充分利用后仍不能满足冷热负荷需求时 电力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标准 当用户负荷以空调负荷为主时 系统最佳运行方式的确定应兼顾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系统经济性的综合优化 4.1.5 用户不足电量由电网提供 设备配置 本规范规定的联供系统指与发电和余热利用直接有关的设备及设施 余热利用系统组成 应避免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公共电网故障时 即使是计划按照并网方式运行的系统 热 但系统控制较复杂 联供系统宜采用并网运行或并网不上网运行的方式 可行性 为了保证供电质量稳定 电气系统的设计 内燃机后可直接配置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从减少输送损耗和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角度出发 供热系统应优先利用发电余热制冷 施工 才可利用调峰设备 发电机组应带有自动控制装置 并宜设置负荷自动管理装置 发电量可以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发电机组应与公共电网自动同期 4.1.7 系统配置 同时可利用蒸汽 常规系统的建设应遵守已有的工程建设标准 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以及冷 联供系统除要求选择性能良好的发电机组 联供系统的组成形式 要及时调整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