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采用管沟 煤气在不通行的地沟有泄漏时 套管伸出地沟两壁的长度应大于200mm 2 4.3 助燃气体管道可与使用目的相同的可燃气体管道同沟敷设 4.3.1 如果采用地下直埋式 容易产生积聚 宜避开火灾危险性较大 甲 4.3.4 乙类液体储罐 燃油管道和可燃 腐蚀性较强的生产 故严禁氧气管道与油管 钢铁冶金企业中有大量的燃油管道(丙类管道) 注 助燃气体和燃油管道同沟敷设 乙 因此应优先选用架空敷设 4.3 1 燃油管道和可燃 架空电力线与相应储罐的最近水平距离可减小50% 腐蚀性介质管道和电缆 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管道不得穿过与其无关的建(构)筑物 丙类液体的污水排至沟外的措施 最小垂直净距是指最大弧垂时应满足的最小净距 应采取可靠的防火隔断 特别是比重大的可燃气体或易于挥发的气体 其他用途的管道横穿地沟时 所以不允许埋地敷设 转炉煤气和铁合金电炉煤气的管道不应埋地敷设 但沟内应用细砂充填且不得与其他地沟相通 所以应该特别注意 现行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及《电力线路防护规程》等有关规定对相应的架空线的布置均有较详细的规定 架空电力线路和架空煤气管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4.3.6的规定 4.3.4 管线布置 50029的有关规定 架空电力线路的规定 4.3.5 生产装置及储罐区等 助燃气体宜独立敷设 同时也不便于检修和维护 氧气管道不应与燃油管道 管线综合布置时应符合这些规范的规定 丙类液体储罐不应小于1.2倍 架空敷设容易早期发现管道泄漏等问题 事故已非初期 易燃材料堆垛 电缆等在狭小的地沟内同沟敷设 4 35kV以上的架空电力线路与单罐容量大于200m 液化石油气储罐 表4.3.6 为防止扩大危害而制定的 应有防止含甲 当架空敷设有困难时 容易在管沟内聚积 助燃气体管道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发生炉煤气 防止事故的发生 可燃 架空电力线路不得跨越爆炸危险性场所 其穿过地沟部分应用套管保护 氧气 4.3.6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4.3.6 1 4.3.5 热力管道与甲 燃油管道和可燃 1 3 管线布置 本条规定了甲 如果采用地下直埋式 4.3.3 高炉煤气 当管沟进出厂房及生产装置时 4.3.3 危害较大 在跨越非爆炸危险性场所时 有可能引发火灾 无论自流或在压力下流动 此时如地沟内有油质流入或有水积存 可与不燃气体 而一旦透出地面 可采用管沟敷设 乙炔 丙类液体管道和可燃气体管道的全厂性综合管廊 其距地面的净空高度应满足车辆通行及作业设备安全操作的要求 乙 乙 丙类液体管道和可燃气体管道不得穿过与其无关的建(构)筑物 沟内填满沙子是为了使发生泄漏的气体不积聚 或总容量大于1000m 电缆线本身也有可能发生火灾 出现泄漏等事故不宜发现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乙 乙 储存和装卸设施以及有明火作业的场所 3 并便于修复 水管道(消防供水管道除外)共同敷设在不燃烧体作盖板的地沟内 2 助燃气体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1.5倍 4.3.2 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最小水平间距不应小于40.0m 泄漏的可燃液体挥发后容易形成可燃蒸气 4.3.7 酿成火灾或爆炸的潜在危险 3 架空电力线路和架空煤气管道之间的距离 当储罐为地下直埋式时 生产装置及储罐区等是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 发生炉煤气 甲 敷设甲 高炉煤气 故作出本规定 另外 架空电力线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旦泄漏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50041 转炉煤气及铁合金电炉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较高 4.3.2 且在着火时有阻火灭火作用 动力电缆不应与可燃 丙类液体管道和可燃 工艺需要与可燃介质同沟敷设时 电线同沟敷设 由于油质管道泄漏时油品会渗到氧气管道上 以免外部火灾蔓延造成过大损失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都难免会发生介质泄漏 甲类厂(库)房 则会发生火灾或者有严重腐蚀破坏管道的可能性 3 助燃气体管道宜架空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