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流下高温钢渣液滴 管线及电线电缆 个别无炼铁生产的电炉钢厂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引发主控室火灾 2 液态炉渣作业和运行区域的工艺和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与软管连接前设置阻火铜管 转炉 转炉主控室的观察窗和门不宜正对转炉炉口 6.7.4 易从炉门跑渣 转炉氧枪和副枪以及炉外精炼装置顶枪的冷却水出水温度和进 液态炉渣作业或运行区域内的地表及地下不应设置水管 炼钢的重点防火区域或主要建(构)筑物及设施是主厂房 必须用铸造级桥式起重机吊运 顶枪与炉外精炼装置的事故联锁控制 6.7.6 竖井式电弧炉在出钢时 电炉炉下炉渣热泼区的地面与周围应采用铸铁板设置防火围挡结构 如控制不当 2 主体工艺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设置专用道路 8 6.7.6 所以当采用无轨运输液渣或铁水时 1 钢水 镁粒等具有自燃特性的材料贮仓应设置氮气保护设施 其上方电炉工作平台应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电缆夹层 在铁水 窗户应采取防喷溅保护措施 例如 炼钢 铁水 当煤气中的氧含量超过2%时 严禁利用城市道路运输铁水 兑铁水时也易从炉门喷渣 从邻近地区的炼铁厂购买铁水 竖井将开至停放位 竖井式电弧炉的竖井停放位下方 采用碳素钢管时 电炉的水冷炉壁和炉盖 氧气管道 若其下方有可燃物质或地面有积水极易引发火灾 装有铁水 可燃气体的使用和储存场所 观察窗应设置能移动的安全防护挡板 燃气管道 6.7.2 出水流量差应有监测 氧枪的氧气阀站 不应布置氧气与燃料介质阀站 3 电炉主控室的观察窗和门不得正对电炉炉门 极易酿成严重的人身安全与火灾事故 6.7.2 当电炉采用铁水热装工艺时 必须做好粉尘收集净化工作 液态炉渣 故本款规定电炉主控室观察窗和门不得正对电炉炉门 某钢铁集团第一炼钢厂的钢包车升降式RH装置 并应防止该区域内的地面积水 副枪与转炉 5 某钢厂曾发生渣罐运输车因在铁路道口前急停造成液渣外抛 热泼区的地面应避免积水 6.7.5 宜采用不锈钢管 6.7 并应设置事故报警信号及与电炉供电的联锁控制 这些都可能引发主控室火灾事故 无法避开时 必须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钢包升降的循环真空脱气精炼装置应采取防止漏钢钢水浸入地下液压装置的措施 1 必须设置时 如前一炉氧化渣过多 液态炉渣的容器 液压润滑站(库) 其目的在于防止因粉尘逸散酿成爆炸事故 2005年4月 炼钢 本标准从防火角度考虑再次予以规定 主控楼 铁水运输车与城市公共道路上的各种车辆混行 为实现电炉热装铁水工艺 电炉在吹氧喷碳制造泡沫渣时 因钢包漏钢钢水流入地下液压提升机构引发火灾 钢水 故本款规定转炉主控室观察窗和门不宜正对转炉炉口 8 5 引发司机室大火烧死司机的重大事故 6.7.1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应设置一氧化碳和氧气连续检测与自动控制装置 液渣等高温冶金溶液 若主控室观察窗和门正对炉口 直接还原铁 炉外精炼装置的水冷钢包盖的冷却出水温度和进 由阀站到氧枪软管的氧气管线 电炉 6 近年来 增碳剂等易燃物料的粉料加工间 电缆隧道 转炉在兑铁水时易发生严重的喷溅事故 精炼炉与连铸的主控室前窗应采用双层钢化玻璃 故炼钢安全规程已对此作了禁止的规定 某钢厂150t竖炉位于竖井停放位下方的阀站就因此而发生过火灾 燃油管道和电线电缆等 厂内无轨方式运输铁水与液渣时 故对这类装置设计时应采取防止漏钢钢水浸入地下液压装置的可靠措施 电炉炉后出钢操作室的门不应正对出钢方向 钢水 故本条对此做了规定 必须布置时 1 镁粉 宜设置专用道路 6.7.3 并应设置事故报警信号 系统中应设置氧枪与转炉 增碳剂等易燃物料的粉料加工间必须设置防爆型粉尘收集装置 出水流量差应有监测 7 钢水 6.7 3 红热固体炉渣和铸坯等高温物质运输线上方的可燃介质管道和电线电缆 本条对主体工艺系统做了规定 6.7.4 应能自动打开放散阀 4 钢水 造成人员伤亡 6.7.3 并应能保证煤气经点火燃烧后排入大气 铁水 6.7.1 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应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通过城市公共道路将铁水运入本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