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采用捣固炼焦工艺 故以干熄炉外壁边缘为基准计算至煤气净化装置的距离 因此很有必要设末端防爆装置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Oh的不燃烧性墙体与其他部位隔开 甲 小型焦炉不应小于30.0m 放散管的安装仍应符合以上规定的顺序 如图2所示 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 荒煤气通常由焦侧引出 存在易燃 4 应能自动关闭 6.3.7 地下室焦炉煤气管道应在末端设置泄爆装置或煤气低压自动充氮保护设施 并应采取防止可燃物渗入绝热层的措施 12710的有关规定 6.3.1 并应设置自动点火装置 3 4 煤气净化装置布置在焦侧时 焦化工艺的组成包括备煤系统 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0.0m 集气管压力超过放散压力上限时 防止因高温烘烤而引起电气室和液压站内着火 设置阻火器的作用是阻止火(星)进入甲 6.3.2 1 空气流动 其建(构)筑物最外边缘距大型焦炉炉体边缘不应小于40.0m 6 空间较大 泵类及槽罐等宜露天布置 近年来我国焦化企业的生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门窗应设置在非防爆区 距中 可以保证在采用煤气明火烘烤保温时不会发生煤塔内装炉煤的燃烧 将装完油品的槽车牵引出去 炼焦系统 以往亦有这种事故 机车在该区作业主要是将空槽车送到装卸台区 难以保证煤塔漏嘴出口处煤不冻结 焦化 4 2 初馏分可以在露天贮槽贮存 把爆后气体引至室外以防止引起二次火灾 5 煤气净化及化工产品精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乙类液体贮槽 控制煤气火焰的大小以及火焰与煤塔漏嘴的距离等安全措施后 贮槽通气管-阻火器-放散管-大气 因此 乙腈和其他不饱和化合物 化工产品精制区的现场化验室应独立设置 6.3.7 易爆和有毒物质的化验室应设置通风设施 煤气净化区 含量一般波动在8%~35%范围内 进出油品装卸应关闭炉门和除灰室等 半敞开的建(构)筑物内 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焦炉焦侧红焦(约1000℃)经拦焦机装入焦罐车后送干熄焦装置去熄焦或装入熄焦车后送熄焦塔熄焦(湿熄焦) 干熄炉距离煤气净化装置更近 泄漏 电机车的液压站和电气室内受高温烘烤的墙壁与地板均应衬有不燃烧绝热材料 湿法熄焦的运焦输送机宜采用耐热温度不低于120℃的输送带 经几十年的生产实践表明 我国炼焦用煤的水分一般在10%及以上 槽罐区一般包括油品的储存和油品的装卸 当必须与有爆炸危险的甲 乙类液体及危险品的铁路装卸线宜为直线 以形成200mm~300mm以上的水层 6.3.3 化验室与油槽(罐)的间距应符合本标准第4.2.3条表4.2.3的规定 对于只设放散管的贮槽 如用普通的蒸汽机车 此外还有较多的环戊二烯 其终端车位的末端至车挡前的安全距离不宜小于10.0m 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满载红焦的熄焦车通过邻近的建筑物时 精苯是可燃易挥发的液体 焦炉煤气爆炸极限为6%~30% 当采用捣固炼焦工艺时 2 防火堤内的地面和堤脚均应做防水层 阻火器的安装位置顺序是 与焦炉炉体的净距不应小于50.0m 煤气净化区应布置在焦炉的机侧或一端 丙酮 5 固定顶式甲类液体贮槽应采取减少日晒升温的措施 3 1 故不会发生粉尘爆炸 1 挥发而引起的人员中毒及造成火灾隐患 我国寒冷地区的焦化企业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不采用煤气明火保温 与苯等有机溶剂按任意比例互溶可挥发 如贮槽设呼吸阀时 遇火易发生爆炸燃烧引起火灾 当采用普通蒸汽机车时 2 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般是向CS 如为曲线 6.3.4 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6.0m 纯二硫化碳(CS 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贮槽内注水 操作台下的烟道走廊与地下室和炉间台煤气区直接相通 沸点是46.25℃ 粉尘量不大 一片火海 该距离为距干熄炉外壁边缘的距离) 备煤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 乙类火灾危险生产场所的设备和管道 焦炉的布置和煤气设备的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焦化安全规程》GB 且煤塔漏嘴出口处的煤处于周期性流动状态 6.3 乙类油品槽里 如采用铸铁材质的煤塔漏嘴 拦焦机 当焦侧同时布置有干熄焦装置时 集气管的放散管口应高出集气管操作走台台面不小于5.0m 焦化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3 甲 减少投资和运行成本 2 所谓安全型内燃机车是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火花等隐患 生产使用时必须防火 6.3.1 如不及时放散和自动点火燃烧 本条对煤气净化及化工产品精制做了规定 轻苯分馏出的初馏分 煤气净化装置应布置在焦炉的机侧或一端 煤气等可燃物 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5.5m为大型焦炉 因此焦化属于防火的重点 将造成整个焦炉冒烟冒火 6.3.5 6.3.6 进入甲类液体槽罐区内的机车宜采用安全型内燃机车 集气管放散管自动放散煤气并自动点火燃烧 焦炉应符合下列规定 或布置在敞开 装煤车在煤塔下受煤过程中 一旦红焦和火种漏入地下室和炉间台煤气区 硫化氢 2 1 炭化室成熟的焦炭由焦炉机侧的推焦机推出 2 应设置将泄压气体直接引至室外的管道 烘烤可燃材料而引起火灾 四周应设防火堤 极易爆炸 2 6.3.4 其槽顶排气口与呼吸阀或放散管之间应设置阻火器 应能自动放散 焦炉生产过程中 2 但贮槽必须同时也设置放散管 焦化 苯(一般为15%~20%) CS 放散煤气的压力值应根据焦炉的状况来决定 煤气净化系统及化产品精制系统 以防止因CS 产生出焦炭 贮槽通气管-阻火器-呼吸阀-大气 低于放散压力下限时 精苯车间不宜布置在厂区中心地带 机侧 图2 3 阻火器设置示意图 6.3.6 工艺装置 2 1 需存贮在-12℃以下的暗处 煤气主管末端设置泄爆装置时 4 采取的安全措施一般有在烟筒上装防火罩 在该贮槽周围地面上需维持20mm~30mm以上的水层 煤饼由机侧装入焦炉炭化室 应布置在油槽(库)区的边缘 且纵向坡度应为0 所以煤气净化装置也布置在焦侧以减少煤气管道长度 化验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散发粉尘的时间短 由于大量使用煤 其四周应设置防火堤 在熄焦车运行范围内 干熄槽的运焦输送机宜采用耐热温度不低于200℃的输送带 不会产生粉尘积聚 乙类液体等 与熄焦车轨道邻近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可燃材料 煤塔漏嘴不宜采用煤气明火烘烤保温 以及少量的饱和烃 且焦炉炉顶至煤塔漏嘴底部不封闭 本条是关于焦炉的规定 进行密封存贮 甲 煤气净化车间主要生产可燃气体 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为便于装煤烟尘治理 固定顶式甲 采用煤气明火烘烤保温时 在尽头线上取送车时 )的密度为1.292g/mL 初馏分贮槽应布置在油槽(库)区的边缘 6.3.8 堤内地面及堤脚做防水层 焦侧的操作平台应采取防止红焦和火种下漏的措施 要远离焦炉高温区 乙类厂房毗邻时 极易着火 3 可能发生着火和爆炸 3 5 2 其建(构)筑物最外边缘距焦炉熄焦车外侧轨道边缘不应小于45.0m(当焦侧同时布置有干熄焦装置时 6.3.3 宜采用机械通风装置 当集气管内压力值达到某一规定值时 防中毒 6 阻火器的安装位置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