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固体声隔绝不良的效应而提出的 本条是考虑了隔声设计5dB裕量后的结果 a NR=L (5.2.7) b——与各倍频带声压级有关的常数 声压级的合成法则计算公式为 估算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声压级 按下列公式计算 倍频带允许声压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2.1 ——各倍频带所需隔声量(dB) 隔墙或窗户各倍频带所需隔声量 式中 P1 2 ——噪声限值 5.2.1 =L i L 2 5.2 S——房间内总表面积(m Pa 本条规定了隔声设计的步骤 A 估算或测量声源中心频率为125Hz~4000Hz的6个倍频带的声功率级 5.2.3 =L ——受声点各倍频带声压级(dB) (5.2.3-1) Q=2 当声源位于室内地面中心或某一墙面中心时 L Pa A Q=1 可分别求出各声源在受声点产生的声压级 倍频带允许声压级 L P1 受声点各倍频带所需隔声量应按下式计算 ——车间内部各倍频带的声压级(dB) 式中 ——房间内某个倍频带的平均吸声系数 TL 5.2 a 2 a 可按下式计算 =a+bNR 2 ——房间内与S 式中 ——隔声构件各倍频带的固有隔声量(dB) (1) A——隔声罩内各倍频带的总吸声量(m 隔声设计5dB裕量是根据隔声设施加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孔隙漏声 5.2.6 —L 表5.2.3-2 Q=8 3 TL 然后按声压级的合成法则计算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声压级 ) 即各阶段的先后顺序 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声压级估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按下式计算 a 2 2 隔声设计程序和方法 o ——房间内某一表面积(m ) TL L 隔声设计程序和方法 TL 计算各倍频带和A声级所需隔声量 —5 W 1 对应的吸声系数 Pa 然后根据声源特性和声学环境 当声源位于室内某一角落时 当有多个声源时 5.2.2 i S (5.2.6) +5 由声源特性和受声点的声学环境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声压级和A声级 隔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5.2.7 2 Q=4 P2 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应根据本规范第3.0.1条规定的噪声限值计算或按表5.2.3-1取值 2 ) IL——各倍频带的插入损失(dB) L ——车间外部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dB) P 当声源位于室内几何中心时 5.2.2 NR——噪声评价数 —1 ) —L 各倍频带的插入损失应满足所需隔声量的要求 当室内只有一个声源时 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与构件 a 1 按表5.2.3-2的规定确定 5.2.4 R——房间常数(m 表5.2.3-1 式中 i 式中 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和允许A声级 S ) 5.2.7 z 5.2.5 隔声罩的结构设计应有足够的吸声衬面 P2 ) L Q——声源指向性因素 (5.2.3-2) 4 对声源所处车间为近似扩散声场的情况 ——声源各倍频带声功率级(dB) 隔声结构与隔声构件的设计应满足各倍频带所需隔声量的要求 L A——房间内某个倍频带的总吸声量(m (5.2.4) ——隔声构件的透声面积(m ——各倍频带允许声压级(dB) P r——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5.2.4 当声源位于室内某一边线中点时 应首先查找 与各倍频带声压级有关的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