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当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5.6.1 ψ——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引入近似重叠系数 a 桩基的沉降既可通过计算桩的沉降 E 软土地区取r c s n——基桩数 求得任一基桩桩周碟形位移体积 减沉桩桩端阻力比例较小 桩的沉降包含桩端平面以下土的压缩和塑性刺入(忽略桩的弹性压缩) /d——等效距径比 c q ξ≥0.60 关于承台底附加压力p sp 式(7)中 也可通过计算桩间土沉降实现 为土的压缩模量 可设置穿过软土层进入相对较好土层的疏布摩擦型桩 m i-1 sp 土分担荷载比随土体固结而使其在一定范围变动 z G a 为桩半径 φ 时 5.6.2 ——承台底至第i层 因此单桩承载力宜控制在较小范围 si d——桩身直径 =E ——基桩刺入变形影响系数 5.6 0 5.6.2 条基之间净距较小 400(或200mm×200mm~300mm×300mm) G 桩应穿越上部软土层 按桩端持力层土质确定 为桩侧阻力平均值 c 二是桩间土体的压缩固结受承台压力作用为主 4 f 一是桩的沉降发生塑性刺入的可能性大 为土的变形模量 sp 2 由本规范附录D确定 ——承台底以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 无当地经验时 条形承台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沉降计算 p 桩侧土离桩中心任一点r的竖向位移为 与常规桩基相比其沉降性状有两个特点 σ s m i-1 η 若按实际平面计算相邻影响十分繁锁 i 砂土η ——桩身范围内按厚度加权的平均桩侧极限摩阻力 按角点法分块计算基础中点沉降 m 可取1.0 2 将式(7)进行积分 土相互作用影响居次 根据承台等效面积的计算分块矩形长宽比a/b及深宽比z 可按本规范表5.2.5取值 桩对土的影响值s =1.0 s A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i 砂土为1.0 考虑到桩的刺入变形导致承台分担荷载量增大 对于黏性土η 2 B i 二是桩距 =8d s 当为方形桩时 s 基础平面中点最终沉降计算式为 同时应考虑承台土反力对桩沉降的影响 z 0 s——桩基中心点沉降量 =0.1σ s 式中 按Boussinesq解计算土中的附加应力 p 予以忽略 当桩侧土剪切位移最大半径r /b=2z 一一由承台底地基土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的中点沉降(见图5.6.2) E 但承台面积系数(承台与首层面积相比)较大 p ——桩基承台总净面积 s z m一一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的土层数 另考虑桩距较小时剪切位移的重叠效应 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以底层平面面积计算)时 多用于承载力小于荷载要求和建筑物对差异沉降控制较严或带有地下室的情况 0 ξ——承台面积控制系数 s 一种是筏式承台 s 5.6 3 受桩 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荷载 ak p 无地下室多层住宅多数将承台设计为墙下条形承台板 z 为 0 d=1.27b(6为方形桩截面边长) E 一一桩基承台效应系数 可按本规范第5.5.10条执行 m 关于桩对土影响的沉降增加值s α 桩端支承于相对较硬土层 0 0 0 应取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段的模量值 以确保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足够大 软土桩侧土剪切位移最大半径r 可按本规范第5.5.8条确定 与常规浅基沉降计算模式相同 多用于无地下室的多层住宅 作用于承台底的总附加荷载(kN) 故计算p =1.15 粉土为1.15 沉降计算深度按σ 第i一1层土层底范围内的角点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一r 可按下列公式确定承台面积和桩数 0 ) E 本条说明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 对于复合疏桩基础而言 为单一基桩桩周位移体积除以圆面积π(r /2(1+v) 该种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由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 另一种是条形承台 η α 为此 su s 工程验证 在受荷变形过程中桩 则 第i一1层土底面的距离 +s 为土的剪切模量 r φ 端阻力对承台底地基土位移的影响也较小 黏性土为1.30 >(5~6)d sp 为了回避桩端塑性刺入这一难以计算的问题 c 按桩侧剪切位移传递法计算 式中 s=ψ(s =B 桩侧阻力引起桩周土的沉降 桩间土的沉降包含承台底土的压缩和桩对土的影响 一一承台底至第i层 s 土的沉降是相等的 粉土η p v为泊松比 τ 宜将其简化为等效平板式承台 尚应经沉降计算最终确定 大于平均桩距 5.6.1 =1.30 桩的横截面尺寸一般宜选择 L为建筑物基础外缘平面的宽度和长度 F——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下 i 其理论关系式 平均压缩模量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中点沉降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按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计算的假想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压力(kPa) c a 按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 本规范采取计算桩间土沉降的方法 承台底地基土附加应力作用下的压缩变形沉降s 一是桩和桩间土在受荷变形过程中始终确保两者共同分担荷载 桩数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 确定 ) 软土取v=0.4 200~ 由于承台底面桩 ——承台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随固结变形逐渐完成而趋于稳定 /B s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设计应遵循两个原则 其中承台等效宽度B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承台型式可采用两种 时乘以刺入变形影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