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台传感器测出的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位移幅频响应曲线第一振型峰点竖向线位移 本规范中已将主要符号列出 ——激振器的回转扰力矩的总称 ——基组扭转固有圆频率 ——天然地基抗压刚度 ——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第一振型无阻尼固有频率 m 2.2.1~2.2.3 m1 及竖向扰力 ——天然地基抗剪刚度系数 ω ω——激振器扰力的圆频率 及竖向扰力 n2 ——基础顶面控制点在水平扰力 ——天然地基的水平回转向耦合振动第二振型阻尼比 ——基础扭转振动幅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的总称 ƒ ƒ ——基础上机器设备的质量 ——基础扭转振动无阻尼固有频率 ——基组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第一振型固有圆频率的总称 ——单桩抗压刚度 “几何参数”分类列出 f ——基础竖向有阻尼固有频率 2.2.2 ——基组竖向固有圆频率 ——基组重心处的竖向线位移 ——基组质心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天然地基抗弯刚度系数 2 m 1 ——标准静荷载下基础底面平均静压力 m ——基组通过其重心轴的极转动惯量 P nd ——基础竖向无阻尼固有频率 C z ——基础的回转振动角位移的总称 ——天然地基的竖向阻尼比 ——基组水平向固有圆频率 扰力矩 ——天然地基抗扭刚度 ——基础水平向无阻尼固有频率 ——基组回转固有圆频率 z 偏心作用下的水平向线位移 ——基础底面通过其形心轴的极惯性矩 z 符号 ——天然地基抗剪刚度 m 2.2.3 A——基础底面积 J ——桩基抗弯刚度 m1 z 2.2.1 “计算指标” ——基础的扭转振动角位移的总称 m——基组的质量 I 为m A 之和 ——基组重心处的水平向线位移 ƒ 2.2 ——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位移幅频响应曲线第一振型峰点水平线位移 ω 2.2 ——激振器的扭转扰力矩 z ——基础竖向振动幅频响应曲线峰点频率的总称 ƒ m 2 包括基组质量和地基参振质量 ——基础上回填土的质量(用于埋置的阶梯形基础) f 偏心作用下的竖向线位移 包括基组质量和地基参振质量 ƒ 用于测试分析 作用和响应 ——激振器的竖向扰力 K nz nz ω I——基础底面对通过其形心轴的惯性矩 n1 ——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幅频响应曲线第一振型峰点频率的总称 ——基组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第二振型固有圆频率的总称 z 扰力矩 A ——基础扭转振动位移幅频响应曲线峰点水平线位移的总称 h s ——天然地基抗弯刚度 ——激振器的水平扰力 ——基础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的参振总质量 ——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 ——天然地基抗扭刚度系数 J——基组对通过其重心轴的转动惯量 ——基础的质量 为便于查阅按“作用和响应” ——天然地基扭转向阻尼比 m 用于动力计算 ——基础竖向振动位移幅频响应曲线峰点线位移的总称 n1 m 计算指标 ——基础回转无阻尼固有频率 ——基础竖向振动的参振总质量 符号 ——基组质量比 ——基础顶面控制点在水平扰力 几何参数 m s h——基础高度 包括基组质量和地基参振质量 ——天然地基的水平回转向耦合振动第一振型阻尼比 m 及 ——基础扭转振动的参振总质量 ——第一 h ——基组质心至基础顶面的距离 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