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技术水平的提高 i 表5.1.4-2 5.1.1 5.1 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要求的墙体热阻最小值(m 未考虑密度和温差修正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2 0·w 2 5.1 ——满足△t θ R 式中 本规范将设计目标确定为不结露和基本热舒适两档 ——室内计算温度(℃) 应按围护结构的实际构造计算密度 ——修正后的墙体热阻最小值(m 热阻最小值的密度修正系数ε ——内表面换热阻(m 5 e 3 min·w 5.1.1 w 2 对于自保温体系 其中 主要受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控制 2 砌块等主墙体材料组成复合保温墙体构造 △t 应按扣除保温层后的构造计算围护结构的密度 R 提高墙体热阻值可采取下列措施 ——热阻最小值的温差修正系数 采用内侧为重质材料的复合保温墙体 5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5.1.6 w ρ为围护结构的密度 i R i·w 若空气间层完全位于墙体(屋面)材料层一侧时 外墙宜采用热惰性大的材料和构造 注 R 注 5.1.4 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4节的规定取值 1 不同材料和建筑不同部位的墙体热阻最小值应按下式进行修正计算 原规范保温设计指标是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采用蓄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或相变材料复合在墙体内侧 混凝土 采用带有封闭空气间层的复合墙体构造设计 提高墙体热稳定性可采取下列措施 可按本规范表5.1.4-2选用 ——墙体传热阻(m ·K/W) 其中 2 墙体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温差的限值 钢筋混凝土 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4节的规定取值 5.1.3 在基本热舒适条件下 1 2 2 应按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取值 —θ 5.1.5 表5.1.4-1 热阻最小值的温差修正系数ε ·K/W) ·K/W) 符合本规范第5.1.1条要求的墙体热阻最小值R 这样 2 ——外表面换热阻(m ——室外计算温度(℃) 应按本规范第3.2.2条的规定取值 5.1.4 =t 随着国家经济 ε ——热阻最小值的密度修正系数 墙体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t 因此 围护结构不同部位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限值的确定参照了ASHRAE55-2004中的相关内容 2 体 设计时可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应按扣除空气间层后的构造计算围护结构的密度 在按照围护结构的密度确定密度修正系数ε 5.1.2 表5.1.1 ·K/W) ·K/W) 本规范中将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作为设计指标 1 表面换热阻相关外 外保温和夹心保温体系 墙 否则应按实际构造计算密度 原保温设计仅保证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的标准偏低 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新型墙体材料 t 墙 既明确了不同限值的设计目标 w 时 也可以与隔热设计的控制指标统一起来 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 ε i min·w i·w e 1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与原规范中采用最小传热阻作为非透光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的指标不同 ——墙体内表面温度(℃) 体 当围护结构构造中存在空气间层时 R 在最小传热阻计算中除了跟室内外计算温度 1 可按本规范表5.1.4-1选用 对于内保温 不同地区 应按下式计算或按本规范附录D表D.1的规定选用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