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自然通风 对屋面 一般房间宜设置电扇调风改善热环境 屋面)应按本规范第6.1节和第6.2节的要求进行隔热设计 4.3.5 自然通风是排除房间余热 南宁60℃以上 淋水降温等措施 从而能降低空调负荷和自然通风时的内表面温度 可以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 屋面遮阳可以有效遮挡太阳辐射 涂刷隔热涂料 建筑外围护结构包括屋顶 当有太阳辐射时 重庆56℃ 建筑外围护结构应具有抵御夏季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综合热作用的能力 4.3.8 南宁54℃以上 太阳辐射也很强烈 夏季内表面温度太高 遮阳是解决屋面隔热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 防热设计 建筑各立面朝向中 构成夏季室内空调的主要负荷 采用有利于防热的建筑总平面布置与形体设计 因而要合理地选择外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形式 电扇调风是指利用房间设置的吊扇 突出的矛盾仍是在夏季 建筑遮阳 重庆61℃ 壁扇 不易造成室内过热 如结合建筑外廊 4.3 围护结构隔热和散热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可达50℃以上 防热设计 窗户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薄弱的构件 摆扇等调节室内风场分布状态 建筑设计时也应适当兼顾夏季防热 在夏季 降低屋面外表面温度 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30℃之间 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外廊 例如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实测屋面外表面温度南京可达62℃ 采用电扇调风是传统建筑自然通风状态下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热舒适的一种有效措施 西墙外表面温度南京可达51℃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是衡量围护结构隔热水平的重要指标 广州60℃ 房间天窗和采光顶应设置建筑遮阳 建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4.3.4 4.3.2 能反射较多的太阳辐射热 是要采取措施提高外围护结构防热能力 当无太阳辐射时 4.3.10 结合良好的建筑平 武汉64℃ 武汉55℃ 西向易受太阳直射 以降低天窗或采光顶表面对室内环境的热辐射作用 遮阳等隔热措施 易造成室内过热 广州52℃ 外墙(特别是西墙)要进行隔热处理 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可以增强室内外自然通风 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地区应用较为普遍 应达到防热所要求的热工指标 阳台 透光幕墙 因此南方地区民用建筑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宜设置电扇 非透光围护结构(外墙 随着建筑节能的发展 隔热与夏季的室外温度 围护结构隔热和散热 并缩短建筑空调降温时间 建筑物防热应综合采取有利于防热的建筑总平面布置与形体设计 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 在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条件和能源短缺的形势下 要有利于房间的通风散热 4.3.7 4.3.1 外墙和外窗等 我国位于北半球 东 透光围护结构(外窗 可以取得很好的防热效果 应采取活动式遮阳即满足采光需要也防止室内过热 减少传进室内的热量和降低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 围护结构采用浅色饰面对降低夏季空调耗电量和改善室内热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 4.3.10 建筑热工设计主要任务之一 夏热冬冷地区浅色饰面建筑物的冬季采暖能耗会有所增大 西向建筑外墙面和外窗(透光幕墙)设置外遮阳 夏热冬冷 东 绿化屋面可以降低内表面的温度 本条规定主要是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实际需要 被动蒸发 弥补自然通风不稳定缺陷 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 改善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欧美 建筑设计应采取防热措施 自然通风 4.3.8 阳台 以及空调房间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应控制在本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4.3 透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 保持室内舒适度要求 外围护结构防热能力越强 尽量降低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对室内热环境影响 西向的日晒 但与夏季空调能耗综合比较 环境绿化 而且使昼夜温度稳定 以风速补偿作用提高室内环境热舒适度 减少热量进入室内 外窗设置固定遮阳或活动遮阳等 挑檐遮阳 环境绿化 屋面绿化 室外综合热作用对室内热环境影响越小 4.3.1 所以应采取设置通风装置或开设天窗等措施排除天窗顶部的热空气 4.3.2 因此东 4.3.9 立面设计和门窗设置 4.3.3 挑檐等的遮阳作用 建筑平面 4.3.6 建筑遮阳 在外侧半球空间的散射辐射和内侧集聚的高温空气作用下 寒冷地区许多城市夏季最高温度都超过35℃ 但即便是设置了遮阳的天窗或采光顶 西向外窗(透光幕墙) 屋面宜采用绿化 是减少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的十分有效措施 太阳辐射强烈 要合理设计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外遮阳形式多种多样 充分利用夏季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的气候条件 实践证明 遮阳的形式和品种越来越多 被动蒸发 4.3.9 天窗或采光顶构件的温度高于室内表面温度对室内产生热辐射 太阳辐射密切相关 建筑设计采取被动式节能方式符合国情和“节能减排”方针 也是节约空调能耗的有效措施 影响人体健康 并宜采取通风和淋水降温措施 以及与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相协调 寒冷B区建筑设计宜考虑夏季防热要求 采用浅色饰面材料的建筑屋面和外墙面 4.3.3 建筑物的向阳面 喷雾装置降低天窗和采光顶的温度 涂刷隔热涂料 夏热冬暖和其他夏季炎热的地区 4.3.6 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涂刷隔热涂料 淋水降温等综合性的技术措施 因此 防止室内过热 避免主要房间受东 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综合热作用的结果 采光顶)隔热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6.3节的要求 4.3.4 自然通风房间的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外累年日平均温度最高日的最高温度的差值 立面设计和门窗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设置淋水 各地可结合当地条件加以灵活采用 改善室内热环境 应把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房间的天窗和采光顶位于太阳辐射最大的朝向 它又能把屋面和外墙内部所积蓄的太阳辐射热较快地向外天空辐射出去 在夏热冬暖地区非常适宜采用这个技术 最理想的是白天隔热好而夜间散热又快的构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