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i 0·c φ HDD18——以18℃为基准的采暖度日数 θ 防潮 dif v——衰减倍数 ——从百叶系统反射出来的散射辐射 g ——地面 R Z——采暖期天数 脚注x用w ——冷凝计算界面内侧所需的蒸汽渗透阻 屋面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地下室外墙与土体接触面的温度 b t f c I 传热计算 f 符 地面 P win_h——窗口高度 l——长度 τ t e t D——热惰性指标 0 东 i·max dir m shade_l——遮阳板挑出长度 w表示南 win_w——窗口宽度 ——室外综合温度 ——不同朝向外墙的非平衡传热系数 τ ψ——线传热系数 ——遮阳构件的直射辐射透射比 roof ——室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幅 ρ 北 ρ ρ ——表面p到表面q的角系数 e δ——材料层的厚度 ρ i max·m ρ 窗口的垂直视角 地面 ——复合围护结构中 ——不同朝向外墙的采暖期平均室外综合温度 ≤5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 ——外表面换热系数 通用符号 min·m 建筑遮阳系数计算 ——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百叶系统对散射辐射的反射比 ——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 涉及的符号多(如 x H i 西朝向 ——二维传热计算得到的传热量 ——通过百叶遮阳系统后的太阳辐射 b表示墙体 dir a——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D E θ ——门窗洞口朝向的太阳直射辐射 0 c m 北 α 0 由于本规范中部分章节的内容自成体系 e H 2D η——挡板的轮廓透光比 se 2.2.4 dif 便于查找 α e i ——挡板材料的透射比 ——饱和水蒸气分压 b表示墙体 ——空气露点温度 H i η R t ——内表面换热阻 dif e S——蓄热系数 脚注x用s dir ——百叶板条第i段内表面受到的散射辐射 脚注x用s D r ——围护结构内任一层内界面的水蒸气分压 o ——遮阳板倾斜角 ——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 △t dif ——百叶板第i段外表面的太阳辐射透射比 F ——传热阻 dif τ ——百叶系统对散射辐射的透射比 c——比热容 dif 地下室墙 d ξ c ——外表面换热阻 o 其中 t 西朝向 ——冷凝计算界面处与界面温度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 i I H——蒸汽渗透阻 对于在第5章~第9章中两个以上的章节用到的符号 e·min H d i t t ξ ——最冷月平均温度 θ P i i ——非匀质复合围护结构的热阻 0 n 1 f μ——蒸汽渗透系数 dir g 窗口的水平视角 f λ——导热系数 ——百叶板第i段内表面的太阳辐射透射比 I 东 ——满足允许温差要求的非透光围护结构热阻最小值 2.2 幕墙中透光部分的太阳辐射总透射比 s τ 为了保证各部分内容的系统性 x t R R green ——屋面构造层的热阻 * d * A——面积 i b SC ——百叶板条对直射辐射的散射透射透射比 θ ——百叶板条第i段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反射比 ——室外温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 K ——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相对湿度 ——平均传热系数 h——高度 相对独立 e 2 I 号 E π——圆周率 i 第i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dif ——室外温度波幅 2.2 0·e s·c ——顶棚部分的蒸汽渗透阻 E w表示南 ——围护结构总蒸汽渗透阻 P E 第2.2.1条通用符号中主要包括了①数学 D CDD26——以26℃为基准的空调度日数 E min·x 建筑遮阳等的计算) 本节按照计算内容将符号分条列示 K i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非匀质复合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 s dif λ ——直接透过百叶系统的直射辐射 SHGC——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 h ——透过百叶系统的散射辐射 b R 2.2.1~2.2.4 i n τ 符 ρ 传湿计算 2.2.1 se·x ——日平均温度≥25℃的天数 且计算复杂 e ——室外空气温度 b表示墙体 P 屋面 R s ≥25 soil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 Q ——百叶板条第i段外表面受到的散射辐射 ——累年日平均温度最高日的最高温度 i ——水平面的太阳散射辐射 ——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 θ C——宽度 P IRT——辐射温差比 roof ——冷凝计算界面温度 ——种植屋面绿化构造层的热阻 ——内表面换热系数 f ——百叶板条对直射辐射的散射透射反射比 [△w]——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 f ——干密度 ——屋面构造层的热惰性指标 s t 脚注x用w dif ②本规范中用到 g——门窗 ——百叶板条第i段内表面的太阳辐射反射比 i e E g soil ——建筑遮阳系数 ——热阻最小值的温差修正系数 D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R k+1 ——室内空气温度 I——太阳辐射照度 X R w d ——热阻最小值的密度修正系数 β——门 ξ——延迟时间 地下室墙 ——百叶系统镂空部分对直射辐射的反射比 E b——直射辐射方向百叶的间隙 物理中常用的约定俗成的符号 e 屋面 τ 脚注x用w 2.2.3 但在第2.2.2~2.2.4条中无法列入的符号 ε 号 ——种植屋面绿化构造层的热惰性指标 dir D b s——间距 α——门 s E dir ε——壁面太阳方位角 ——入射到百叶系统的散射辐射 R e e ——最热月平均温度 ε e·max 0·i ——通过百叶系统透射过去的散射辐射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 r r dir t ——太阳高度角 地下室墙 ——门窗洞口(透光围护结构部件外表面)朝向的太阳总辐射 i·x 2.2.2 ——种植屋面植被层的附加热阻 t ——冷凝计算界面至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蒸汽渗透阻 ρ 地面 R——热阻 ρ——密度 t p→q E X ——冷凝计算界面至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热阻 ——透过百叶系统的直射辐射的散射辐射 dir T——波动周期 ——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 ——遮阳构件的散射辐射透射比 K——传热系数 d dir ——百叶板条对直射辐射的直接透射比 列入其主要使用章节条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