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纲 n D——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 2 ·K/W) ——围护结构平壁的传热阻(m 应按本规范附录B表B.1的规定取值 ——各层材料的热阻(m 一般取T=24h 2 D ·K/W) 单一匀质材料层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1 ·K/W) 围护结构平壁的传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A——围护结构的面积(m I——投射到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W/m ——非匀质复合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 ξ——围护结构的延迟时间(h) 实体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应按本规范第3.4.8条的规定计算 ·K/W) 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4节的规定取值 应按本规范第3.4.1条的规定计算 ——室外空气温度(℃) ρ——材料的密度(kg/m 3.4 ——外表面换热阻(m l λ——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材料的蓄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围护结构单元的平均传热系数应考虑热桥的影响 冬季围护结构平壁的内表面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m 2 ) R——材料层的热阻(m n ·K/W) n 3.4.10 3.4.4 c——材料的比热容[kJ/(kg·K)] ) 式中 R 应按本规范第3.4.4条的规定计算 e 实体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应按本规范第3.4.14条的规定计算或选用 ·K)] 2 H——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m 3.4.11 ——外表面换热系数[W/(m 2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m ——室外综合温度或空气温度波幅(K) i 1 ρ 应按本规范附录B表B.1的规定取值 式中 应根据不同构造按本规范第3.4.1~3.4.3条的规定计算 e ——围护结构第j个结构性热桥的计算长度(m) 式中 应采用围护结构周期传热计算软件计算 ……A 2 δ——材料层的厚度(m) e R——围护结构平壁的热阻(m se ……H D 围护结构的延迟时间应按下式计算 常用薄片材料和涂层的蒸汽渗透阻应按本规范附录表B.6的规定选用 3.4.5 ·K)] 无量纲 多层匀质材料层组成的围护结构平壁的热惰性指标应按下式计算 ……D ——室外综合温度或空气温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h) 夏季围护结构平壁的内表面温度应按本规范附录C第C.3节的规定计算 无量纲 式中 二(三)向非均质复合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时 2 2 1 i 封闭空气层的蒸汽渗透阻应为零 1 t 封闭空气间层热阻应按本规范附录表B.3的规定取值 应根据不同构造按本规范第3.4.8~3.4.9条的规定计算 ·K)] ·K)] ——围护结构上的第j个结构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W/(m·K)] π——圆周率 2 0 ——围护结构单元的平均传热系数[W/(m D i ——内表面换热阻(m 3.4.16 2 2 式中 基本计算方法 ——平行于热流方向的各块平壁的热惰性指标 ψ ——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计算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 i 2 ——平行于热流方向的各块平壁的面积(m 再按下式计算 应先将非匀质复合围护结构沿平行于热流方向按不同构造划分成若干块 3 多层匀质材料层组成的围护结构平壁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应按本规范第C.2节的规定计算 1 式中 式中 二(三)向非均质复合围护结构的热阻 2 0 H R 2 式中 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 t 应采用围护结构周期传热计算软件计算 ·K)] 封闭空气层的热惰性指标应为零 ·K/W) 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4节的规定取值 2 ——室外综合温度或空气温度影响下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幅(K) ) R 3.4.17 δ——材料层的厚度(m) ——各层材料的蒸汽渗透阻(m ——室内计算温度(℃) 2 3.4.2 应按本规范附录B第B.4节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的衰减倍数应按下式计算 v——围护结构的衰减倍数 K——围护结构平壁的传热系数[W/(m 室外综合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2 A 无量纲 j 2 2 式中 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e ·K/W) ·K/W) 无量纲 式中 ——各层材料的热惰性指标 应按本规范附录B表B.5的规定取值 式中 应按本规范附录B表B.1的规定取值 应按本规范附录B表B.1的规定取值 取π=3.14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m 3.4.9 其中 t 3.4.13 ——室外综合温度(℃) D e n 3.4.1 ξ 2 3.4.15 R 无量纲 R s 应按本规范第3.4.7条的规定计算 R 式中 K ——室外计算温度(℃) 应按本规范第3.4.5条的规定计算 λ——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R 2 3.4.7 实体材料层的热阻应按本规范第3.4.1条的规定计算 ·h·Pa/g) 式中 μ——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g/(m·h·Pa)] 3.4.3 ——围护结构平壁的内表面温度(℃) D j 单一匀质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应按下式计算 ……R 应按本规范附录第C.1节的规定计算 围护结构平壁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t 2 其中 θ 2 H 多层匀质材料层组成的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阻应按下式计算 其中 e ……D ·K)] n 2 ——内表面换热阻(m T——温度波动周期(h) R i R——材料层的热阻(m ξ 0 R i ——室外综合温度或空气温度影响下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h) 2 ·K/W) ·K/W) 单一匀质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应按下式计算 2 ·h·Pa/g) 3.4.8 ) S——材料的蓄热系数[W/(m S——材料层的蓄热系数[W/(m α A 3.4.6 3.4.14 3.4.12 K——围护结构平壁的传热系数[W/(m 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