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密度 各种镇流器的谐波含量检测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漏风会导致风管漏风处出现结露现象 热水 各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 功率因数和谐波含量值 6.3.1 供暖管道保温厚度是由设计人员依据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甚至产生滴水现象 5 过滤器 以及将技术资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 2 6.3.10 性能要求》GB/T 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2019的报告数据 5 其安装位置 式中 金属热强度 过滤器 会直接影响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的节能效果和运行的可靠性 金属热强度 绝热层与管道 15144执行 构件 地源热泵系统 破坏或降低系统的保温性能 应对照图纸对建筑设备能效指标进行核查 阀门 7 信号反馈 6.3.11 控制功能及控制逻辑进行验证 调试和维护 并在复杂和大型工程中进行了应用 3 预留的检测孔位置在管道保温时应做明显标识 6 限值 热计量功能 通风 功率及噪声 照明灯具效率或灯具能效 阀门 温控阀等 本条是对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安装验收作出的规定 确认 3 观察和读取 要求对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 吸水率等技术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供暖系统 6.3.3 通风与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措施应对照图纸进行核查 特别是对于低温送风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安装完成后 绝热材料的用量较多 6.3.11 同时也是美国绿色建筑认证(LEED)的必要条件 冷热水管道及制冷剂管道与支 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 是一个较容易执行的项目 使得目前我国机电系统的实际运行能效和设计预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包括 构件和设备施工进场复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6.3.4 空调系统调适作为提升建筑品质 5 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及整理归档情况等的检查 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所涉及节能的设备 夏季室内平均温度不得高于设计温度2℃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 控制功能和关键传感器准确性的验证 4 0 2 6.3.3 核查指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 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 法兰部位的绝热应严密 系统风管的单位表面积 以防产生凝结水并导致能量损失 供热量 通风与空调系统 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风管连接前 为了达到系统正常运行和节能的预期目标 调试工作的重点是保证施工质量和主要设备的正常启动运转 且不应低于1℃ ) 供热量 控制策略应对照图纸对其安装位置 应做动作试验 9468和《投光照明灯具光度测试》GB/T 6.3.6 3 其正常运行必须依赖楼宇自控系统 室外供暖管网热损失率不应大于10% 防潮层应完整 6.3.13 绝热层的连续不间断是为了保证绝热效果 6.3 风量 冬季室内平均温度不得低于设计温度2℃ 6.3.8 构件和设备施工进场复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集中供暖系统应满足计量温控要求 1 风机盘管的供冷量 热计量装置及温度调控装置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1 配电与照明系统 6.3.8 水阻力 6.3.2 且应形成相应的记录 6.3.13 6.3.9 6.3.4 电线 8 6.3.6 确认运行正常后再进行管道连接 其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厚度 空调(包括新风)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 在安装前应对设备能效对照图纸进行核查 进行全数核查 6.3.9 2 3 6.3.1 管道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 17625.1执行 变风量末端装置是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 且搭接缝应顺水 应满足分室(户或区)温度调控 U 将直接关系到变风量空调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的好坏 目前我国机电系统建设主要采用的是以各种施工验收标准为依据的验收机制 室内灯具效率的检测方法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灯具分布光度测量的一般要求》GB/T 的公共建筑开展空调系统调适工作 设备应贴合紧密且无缝隙 ——实测电压(V) 水阻力 现场传感器等仪表设备的安装质量对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系统节能运行效果影响较大 空调系统冷水 且安装位置要便于操作调试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3 6.3.12 法兰部位的绝热应严密 楼栋热计量等功能 恒功率时k值取1 方式应对照图纸进行核查 风量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温度调控装置包括散热器恒温阀 2 2 9468 应对空调系统进行调适 或者保温层与管道粘贴不紧密 电缆导体电阻值 应对变风量末端装置风量准确性 这些装置都是进行节能调控和计量的重要设备 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 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散热器 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绝热材料性能及厚度应对照图纸进行核查 并能单独拆卸 供暖空调系统绝热工程施工应在系统水压试验和风管系统严密性检验合格后进行 都将会严重影响供暖管道的保温效果 6.3.7 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 建筑设备系统 规定必须进行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及调试和各系统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投光灯具的检测方法依据其各自现行国家标准《灯具分布光度测量的一般要求》GB/T 热计量装置包括热量表 安装完毕后 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 空调与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装置包括平衡阀 新建建筑调适大约能获得13%节能量 吸水率 应进行风管系统的漏风量检测 照明功率密度不应大于设计值 供暖 且不应高于1℃ 风机盘管机组 吊架之间应设置绝热衬垫 系统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是指系统在有冷热负荷和冷热源的实际工况下的试运行和调试 流量计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1 以及设在地沟及潮湿环境内的保温管道不做防潮层或防潮层做得不完整或有缝隙 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 核查调试报告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采用的材料 并应便于数据读取 照明光源初始光效 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充分重视 密度 其安装位置和方向对调控效果和计量的准确性都至关重要 供暖系统安装的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 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匹配性以及自控功能的验证往往被忽视 随着我国对建筑空调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和能效要求的不断提高 调适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风管系统漏风量应符合表6.3.6的规定 风管系统允许漏风量是指在系统工作压力条件下 6 2 核查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应进行单机试运转与调试 验证结果应对照设计图纸和资料进行核查 U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 在竣工阶段前进行建筑机电系统调试工作 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美国总务管理局(G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明确其所有新建建筑和主要的改造项目都要进行机电系统调适作为工程质量的保证手段 2 监测与控制系统 1 如果管道保温的厚度等技术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单机试运转及调试是进行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的先决条件 照明功率密度应为相应场所单位面积上一般照明的安装功率 不牢固 空调与供暖系统的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室外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 操作 控制逻辑进行核查 冷却水的循环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 空调机组的水流量允许偏差 6.3.10 同时变风量空调系统与楼宇自控系统的结合程度较高 应通过观察检查 7002执行 1 在单位时间内允许空气泄漏的最大数量 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应进行控制功能和控制逻辑的验证 照明设备功率 6.3.5 空调与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装置 动作是否可靠 建筑设备系统 3 1 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量 2 并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温度计等 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系统的试运转与调试 提高空调系统实际运行能效的重要手段 变流量系统不应大于1% 照明灯具镇流器能效值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材料 编制了相应的技术标准 功率 LPD—照明功率密度(W/m 应实现设计要求的分户或分室(区)温度调控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 严格控制风管漏风量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应同建筑物室内空调系统或供暖系统进行联合试运转与调试 P——被测量照明场所的照明系统总有功功率(W) 照度不应低于设计值的90% 的公共建筑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 电动调节阀等 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 本条要求对现场仪表的安装质量进行重点检查 道路灯具 当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 并能单独拆卸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温度调控装置和热计量装置安装时 通风与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所涉及设备 A——被测量照明场所的面积(m 最终影响空调效果 建筑设备系统安装前 k——电压修正系数 6.3.12 6.3.5 ——额定工作电压(V) 4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等相关机构和组织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标准与规范 4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或热阻 噪声 而设备与系统的实际性能 2 是为了方便维修保养和运行管理 定流量系统不应大于15% ) 主要由施工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施工验收标准的要求 配电与照明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的主要内容 6.3.7 室外供暖管网水力平衡度为0.9~1.2 密度和供暖管道允许的温降等条件计算得出的 其规格和技术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本条给出了供暖通风与空调 低温送风系统风管安装过程中 具体检测要求见表11 供暖 因此本条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应进行性能 本条对传统灯具进场复验技术指标参数进行了规定 内容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