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规范
2 为安全起见 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应无裂纹 观察或局部解剖检查 主控项目 302-88(以下简称《验评标准》)第2.1.14条及表2.1.14并增加塑料管和复合管部分内容 4.2.6 检验方法 检查有关部门提供的检测报告 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 未熔合 强调室内给水管道试压必须按设计要求且符合规范规定 4.2.4 一般项目 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 强调室内给水系统在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通水试验 应不渗不漏 吊架安装应平整牢固 观察 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 观察和开启阀门 4.2.5 规定除塑料管和复合管本身具有防腐功能可直接埋地敷设外 至于水表安装标高各地区有差异 给水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 给水水平管道应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本条参照《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 交叉铺设时 安装螺翼式水表 检验方法 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 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检验方法 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结构牢固 4.2.6 4.2.9 4.2.2 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 4.2.2 4.2.10 4.2.5 为保证使用功能 规定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 4.2.3 4.2.3 当设计未注明时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规定 规定套管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 观察检查 主控项目 4.2 但不得小于0.6MPa 4.2.4 污染和冻结的地方 未焊透 属一般控制项目 允许偏差为±10mm 检验方法 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兼顾南北方气候差异限定水表安装位置 4.2.8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除去杂物 列为主控项目 原《规范》第9章内容过于烦锁 4.2.1 并作好记录 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表面 给水管应加套管 管道的支 检验方法 如因条件限制 4.2.1 水嘴等放水 不好作统一规定 检验方法 表外壳距墙表面净距为10~30mm 4.2 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管道支吊架应外观平整 其他金属给水管材埋地敷设均应按规范规定作防腐处理 4.2.9 给水管应加套管 给水水平管道设置坡度坡向泄水装置是为了在试压冲洗及维修时能及时排空管道内的积水 强调生活饮用水管道在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吹洗 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 根据调研确定此两款 以备查验 仅规定了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尺量及手扳检查 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的下面时 第3.3.9条或第3.3.10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4.2.7 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 1 水平尺和尺量检查 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 应以设计为准 为保护水表不受损坏 检验方法 间距应符合规范规定 为保证水质 观察和尺量检查 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 为延长使用寿命 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其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3.8条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检验方法分两档 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下面时 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区 尺量检查 对螺翼式水表 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 规定了表前与阀门间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 使用安全 在冬季未正式采暖时管道内如有残存积水易冻结 4.2.7 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才能交付使用 主要是为防止给水水质不受污染 不受曝晒 给水管道和阀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弧坑和气孔等缺陷 下交叉铺设 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 为保证水表测量精度 4.2.10 使管道清洁 并经有关部门取样化验 塑料给水管道系统试压则参照CECS18 夹渣 检验方法 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试压参照钢制给水管道试压的有关规定 水表进水口中心标高按设计要求 4.2.8 使用不方便 水表外壳距墙面净距应保持安装距离 90及各塑料给水管生产厂家的有关规定 给水管与排水管上 制定本条以统一检验方法 埋地管道防腐层材质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压力降不应大于0.02 MPa 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应做防腐处理 确保使用安全 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