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构造 化学腐蚀环境 对于矿山法 Ⅱ类(400mm≤年降水量P<1300mm) 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丙类工程 在执行本条的规定时 设计 此外 外墙相关标准宜结合工程需要 1 屋面 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乙类工程 并结合其他功能和需要形成系统 5 排水措施等 基本规定 1 综合运用材料 地质条件 三级防水最低 本条规定了各类工程的防水设计工作年限最低要求 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划分应符合表2.0.4的规定 土壤中的水分会通过水压力和毛细作用对地下防水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由工程防水类别和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共同确定 市政工程针对地下 工程防水等级应依据工程类别和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分为一级 实际工程设计时应当合理确定 盾构法 2.0.7 工程防水一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实施 或由于气候的变化 侵蚀性介质环境下的蓄水类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特点和介质特性进行确定 建筑工程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 本规范依据工程类型与工程防水功能重要程度划分工程防水类别 50178中的相关数据 防水使用环境类别为Ⅰ类 卷材防水层应满足接缝剥离强度和搭接缝不透水性要求 2.0.3 途经地层地质条件差异大和水位变化大的特点 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长等特点 外墙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分为三类 精装房 地下水环境及内外水压等)和施工条件等 将干湿交替环境 桥梁工程桥面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桥面铺装设计工作年限 甲类工程的防水功能重要程度最高 本条规定了地下工程确定防水使用环境类别的例外情况 当同时存在几类环境作用时 材料选择 2.0.6 Ⅱ类 防水层厚度等 二级防水次之 工程防水需要综合考虑排水和防水的要求 具体划分应符合表2.0.3的规定 在勘察 箱涵顶进法等暗挖法地下工程 工程防水需要考虑气象条件 结构耐久性 可根据工程防水类别 工程防水等级是采取防水措施的重要指标 地下的腐蚀性介质等 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确定防水等级 本条规定了工程防水应遵循的通用技术原则 且在进行渗漏水治理时 外墙 施工 55028对干 其防水等级主要取决于工程类别(防水功能重要性 本规范规定“屋面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20年” 整体卫浴的普及 验收和运维各个阶段 种植荷载等 支线管廊防水的规定 屋面和外墙等工程 维护与维修 地下工程需要考虑地下水 在进行设计 本规范以1300mm和400mm年降水量为界 工程防水功能重要程度考虑了渗漏对社会 2.0.4 随着国内建筑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当标准中没有相应降水量指标时 暗挖法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应根据工程类别 洗衣房 盐雾等不利因素影响时 Ⅲ类为偶发渗漏水可能造成明显损失的场合 工程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满足耐久性要求 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和检修条件提出在非侵蚀性介质环境下 防水有效性都可以采用可靠度或者防水失效概率进行判定 使用要求) 地表水 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排结合 提高防水材料的耐久性是主要途径之一 2 桥面防水层不能先于桥面铺装面层失效 防水等级具有层级属性 工程防水等级的划分见表3 Ⅲ类(年降水量P<400mm) 顶管法 2.0.6 2 确保在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内 50178和国际通行的气候区干湿程度划分方法 抗浮设防水位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期和使用期内满足抗浮设防标准时可能遭遇的地下水最高水位 一级防水 加强科学管理 2.0.2 2.0.2 (3)渗漏对工程正常使用状态 (1)渗漏对使用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丙三类 或建筑工程在施工期和使用期内满足抗浮设防标准最不利工况组合时地下结构底板底面上可能受到的最大浮力按静态折算的地下水水位 定义为Ⅲ类防水使用环境 丙类最低 其他工程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下列规定 2.0.1 阳光辐照 但仅适用于明挖法地下工程 以防为主 5 一级防水所对应的防水等级最高 三级防水 2 (4)渗漏后工程维修成本及维修难易程度 Ⅰ类为频繁遇水场合或长期相对湿度RH≥90%的场合 如可能存在设备管道渗漏的场合等 工程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沉管法 细化风荷载的影响 屋面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20年 地方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的相关数据 工程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发生明显变化时 3 干 因此本条对使用环境类别进行了划分 防水等级对应的设防措施主要包括设防道数 本规范采用“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与地下结构板底标高高差”为判定条件 将建筑屋面 具有预期有效的防水功能 施工 当前国内的防水材料性能及应用技术已基本能满足不同建筑气候区域 Ⅱ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甲类工程 2.0.4 防水系统包括防水层 淋浴间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暗挖法地下工程不宜按本条划分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 工程部位等使用环境的影响 可参考国家 因此其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土壤毛细吸水等的影响 本规范将防水等级分为三级 否则将严重影响桥面铺装系统功能 海洋氯化物环境 不同工程类型与工程防水类别对应关系见表1和表2 其使用环境影响因素较多 Ⅰ类(年降水量P≥1300mm) 定义为Ⅱ类防水使用环境 1300mm年降水量为湿润和高湿区分界线 屋面 温差 表2.0.4市政工程中地下工程的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划分仅适用于明挖法地下工程 1 将严重影响使用功能 蓄水类工程内壁防水层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10年 划分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 应按Ⅰ类防水使用环境选用 物资等财产的影响 室内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分为三类 乙 酸雨 地质条件变化显著 长期湿润环境和非干湿交替的环境 城市综合管廊具有线路长 这些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利的使用环境 清洗 气候区 在建(构)筑物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渗漏 防水的维修措施需要多措并举 无论是防水系统预期要实现的目标 厨房 且维修成本较高 是为了便于制定目标 防排结合 2.0.5 装备等相关技术措施 考虑地下工程使用环境类别叠加降水的影响 还是所采取的防水措施 当该工程所在地年降水量大于400mm时 归为I类防水使用环境 2.0.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线路长 室内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25年 并可能影响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 为便于地下工程使用环境类别划分 室内等进行工程防水类别划分 工程防水要满足防水设计工作年限的要求 较大的降水量会导致土壤的含水量升高 风荷载 结构安全等的影响 其实质是防水功能的有效性 指导并评判防水工程的实施所采用的指标 因此强调接缝剥离强度和搭接缝不透水性要求 湿气候分区一般以400mm年降水量为分界线 其中 将冻融环境 二级 Ⅱ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乙类工程 地下水位高度与基础底面高差 搭接缝是卷材防水层的薄弱环节 综合治理的原则 防水等级是一种等级分类法 本规范规定“室内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25年” 乙类和丙类 经调研 对蓄水类工程 极值温度 分为甲 运行维护时能适应使用环境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年限 防水工程的耐久性受到使用环境的影响 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工程防水应遵循因地制宜 工程按其防水功能重要程度分为甲类 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是指工程防水系统在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如需要用水清洗的地面等 其余则为Ⅱ类防水使用环境 工程地质条件(围岩 2 是要求建设工程有关各方提高对防水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做到以防为主 结合建筑室内工程装饰装修周期及国际相关规范的规定 故要求桥面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相应的桥面铺装设计工作年限 乙类次之 且应符合现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特殊设施工程项目规范》GB 非侵蚀性介质蓄水类工程内壁防水层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10年 道桥 为便于使用 三级 (2)渗漏对工程内部仪器 2.0.3 二级防水 如卫生间 土壤中含有的水分 Ⅰ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丙类工程 化冰盐 土壤类型 基本规定 外设防水层难以更换 做到因地制宜 影响地下工程的主要环境条件包括 降水 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将长期浸水 蓄水类等进行工程防水类别划分 规定“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年限” 并结合国内外屋面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为Ⅱ类的明挖法地下工程 包括年降水量 4 工程防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查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 4 干线管廊与支线管廊接口多 Ⅰ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乙类工程 不同形式和使用功能工程的耐久应用 为确保防水的有效性 地铁区间隧道的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细部节点 Ⅰ类 2.0.5 影响着防水材料选用和工程防水做法 是工程防水设计的重要参数和性能目标 按较高等级执行 对于出现渗漏的工程 2.0.7 Ⅱ类为间歇遇水的场合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道桥工程结构耐久性受冻融 清洁或需要大量用水的加工场所等 由防水混凝土和外设防水层共同构建的地下工程防水系统 本规范采用年降水量作为关键指标 包括需要经常用水的房间或长期湿度很大的房间 工艺 3 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甲类工程 3 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