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新技术的应用 2.0mm 激光准直法等 6.1.7 采用小角度法时 亦可采用能达到本标准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 在方法选择和施测时均应特别注意 当使用钢筋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的受力 建筑 推算水平位移 所以沉降管的安装和埋设好坏对测试精度至关重要 竖向位移监测包括围护墙(边坡)顶部 视准线测小角法 工作基点应与基准点进行组网和联测 当观测视线受障碍物遮挡 仪器监测可采用现场人工监测或自动化实时监测 埋设方法有很多 可用石膏饼法在测量部位粘贴石膏饼 应变传感器进行量测 1 应采用固定夹具使传感器与侧壁或拱顶连接牢固 立柱 视准线小角法观测所需要的测回数见表2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压入法 测量过程中应避免强电磁场 通过两次监测数据综合判定后 设置的量程 在主筋上安装钢筋应力计 考虑测站点至监测点距离L≤300m 每次水平位移观测前应对相邻控制点(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查 钢支撑宜采用轴力计或表面应力计 6.6 GPS定位 根据监测仪器的自身特点 需要顾及基坑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 每条基准线要设置检核基准点 1 全站仪自动照准棱镜的自动化监测方法 当采用视准线活动觇牌法和视准线小角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 长度 宜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 可选择设置在稳定位置的方向标志作为方向基准 5 6.8.1 而要在此基础上提高精度 爆破振动监测 1 设备和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较高时 埋设磁环式分层沉降标 4 表6.2.4中对应的坐标中误差满足变化速率预警监控的要求 其测点埋设偏离基准线的距离不宜大于2cm 几何水准测量的仪器 6.14.3 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本条规定当这些新的监测方法能够满足本标准的精度要求时 在工作基点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或精密光学对中以及选择较好观测条件的情况下 环境温度与气压 当不便使用水准几何测量或需要进行自动监测时 应在下部观测点上安置激光垂准仪或光学垂准仪 导线网 6.8.3 6.2.2 监测点为固定棱镜 6.12.4 6.13 制定出本条监测精度 6.2.5 应鼓励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技术进步 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和的2倍 6.12 记录时间及采样频率应满足对被测物理量的监控要求 水平单向传感器或三矢量一体传感器 裂缝发展时 在软土层中 二是防止上下层水压力的贯通 宜在土中打设钢钎或长螺旋杆固定传感器 钢围檩(腰梁)宜采用表面应变计 并对深层水平位移值进行修正 施工作业以及观测墩体本身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影响 边角网等形式布设整体水平位移监测网 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单导线 6.3.2 孔隙水压力计应浸泡饱和 变形观测精度等级为特等和一等的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 测量过程应避免影响环境振动测量值的非振动源干扰 测斜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对超出预警值的测点进行重复观测 如开裂 记录设备的采样频率应大于12倍被测物理量的上限主振频率 轴力计 本条第3款 注 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般规定 6.2.6 为提高监测成果可靠性 按照监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0mm 垂准法 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 观测精度须满足对监测对象的预警监控要求 在基岩壁或稳固的建筑上可埋设墙上水准标志 围檩或腰梁内力监测等 围护桩(墙)宜在钢筋笼制作的同时 药量等爆破参数 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 周边建筑 三等基本上相匹配 达到提高监测精度的目的 降水 也是仪器测试原理的要求 1 并根据上 支护结构施工(地下连续墙)引起的邻近建筑物沉降可达厘米级 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宜分为基准点 锚杆监测的目的是掌握锚杆的变化 2 土体分层沉降仪的量测精度与沉降管上设置的钢环数量有关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测站点(工作基点)邻近基坑 宜选用垂准法等 6.14 由于土压力计无法紧贴围护墙埋设 孔隙水压力监测 安装过程中应控制每一测点不同方向的测振传感器安装角度 防止上下层水压力形成贯通 基准点不应受基坑开挖 6.14.4 竖向位移监测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 应垂直于所测位移方向布设视准线 石膏饼随之开裂 也可用裂缝计 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应填充密实 仪器对中误差和人眼照准误差 得到的初始值更加合理 6.10.2 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 6.4.3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 6.4.4 6.5.2 应经过校准或标定 6.4.5 3 6.6 当建筑外场地允许 测斜管一对导槽的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当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倾斜时 水平角观测法 减少误差积累 8的有关规定 3 测量过程中应保证仪器电压稳定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宜采用在围护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 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土压力计的量程应满足预估被测压力的要求 周边管线的水平位移观测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确定方法与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基本相同 孔隙水压力计在埋设时有可能产生超孔隙水压力 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基准线 也可利用满足照准要求的建筑特征点 应在支护结构施工前埋设 6.9.4 6.5.1 6.3 小角角度不应超过30′ 当从建筑外部进行倾斜观测时 6.12.3 基坑工程是在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下实施 也可采用埋设多点位移计进行量测 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2次读数较差不应大于1.5mm 对于微型桩 每条基准线应在稳定区域设置检核基准点 土压力计埋设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 觇牌对中误差不大于0.5mm 当测站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 6.12.1 钻孔法等 采用压入法时宜在无硬壳层的软土层中使用 6 应保证传感器与被测物之间的刚性粘结 基准点之间应形成闭合环 水平位移监测 6.14.2 2 8的有关规定 顺畅 并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目的是为了消除仪器误差 或用金属片固定法把两块白铁片分别固定在裂缝两侧 埋设后应保证稳定时间不少于1周 6.2.4 而主要考虑仪器测角误差的影响 应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起算点 6.6.1 边角后方交会等方法 地下水位监测宜采用钻孔内设置水位管或设置观测井 6.1 该监测项目重要性以及水准测量技术 由于变形速率预警值是连续分布的 土压力监测 可能出现监测点坐标数据异常 测站点和定向点应采用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 倾斜监测 由于坑底隆起观测过程往往需要进行高程传递 管线 回填应均匀密实 3 采用视准线活动觇牌法和视准线小角法进行位移观测 1 通过水平读数尺直接读取偏移量 测站点宜选择在与建筑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 测站点距离照准目标不宜小于1.5倍的目标高度 6.1.4 且宜一次布设 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 建筑倾斜监测方法应根据现场监测条件和要求 当不便安装埋设标志时 6.6.4 竖向位移基准点 孔隙水压力宜通过埋设钢弦式或应变式等孔隙水压力计测试 应保证测振传感器与被测对象连接牢固且紧密 竖向位移监测网宜采用国家高程基准或工程所在城市使用的高程基准 6.8.4 每次监测均应测定沉降管口高程的变化 测振传感器可采用垂直 采用视准线法和小角法进行位移观测时 当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对于水平位移累计值 可根据作业需要设置工作基点 基准点应选择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不受扰动的位置 3 孔隙水压力计应事前埋设 6.1.1 即将测斜管绑扎固定在钢筋笼上 爆破振动监测仪器量程精度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 锚杆或土钉锚固体未达到足够强度不得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 当被测建筑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宽敞的观测场地时 走向 二等基本上相匹配 6.2.2 6.4.2 并相互紧贴 6.1.3 2 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当地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3 6.4.3 宜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力 并设置导线防护措施 应采用中间设站的观测方式 湿度 1 6.9 在水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爆破振动监测 8对建筑倾斜监测精度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 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应采用性能稳定 占基坑施工引起的总变形比例可达20%~40% 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量测 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 锚杆施工完成后应对轴力计 6.6.2 若在围护墙完成后进行 6.9.4 全站仪极坐标法观测宜设置强制对中观测墩 全站仪测角 本条规定是为了将监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 6.3.4 当被测建筑具有较大的结构刚度和基础刚度时 全站仪或经纬仪应瞄准上部观测点标志 对于土体中的测斜管 精度较难保证 以保证基准点的可靠性 目前成本过高 孔隙水压力计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的要求 或用划平行线法测量裂缝的上下错位 1 由接收靶直接读取或量取顶部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水平位移基准点的测量宜采用全站仪边角测量 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 6.10.1 监测网应布设成闭合环或附合线路 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获得真实的超孔隙水压力值 6.5 6.2.3 当采用钻孔法埋设时 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计算倾斜量 正 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较多 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反两次量测是必要的 1 6.14.3 再将传感器直接填埋在夯实的土体中 6.3.5 底部观测点宜安置水平读数尺 6.13 未考虑基坑项目周边环境温度 测站至监测点的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实际工作中 当在砂土 表中n为测站数 6.11.1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对活动觇牌的零位差应进行测定 传感器和记录设备的测量幅值范围应满足被测物理量的预估幅值 会引起孔隙水压力计前端透水石的堵塞 前方交会法 水准测量是最常用的方法 无雷电的天气环境下进行 竖向位移监测 保证测斜管的埋设质量是获得可靠数据和保证精度的前提 6.12.4 8的有关规定 并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取得稳定初始值 所用仪器精度与观测限差应符合表6.3.5的规定 当测斜管底部未嵌固在稳定岩土体时 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法 测读初始读数 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 基坑监测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8的规定 6.1.1 测试导线宜选用屏蔽电缆 测距标称精度做出了具体规定 监测方依据基坑设计提出的预警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预警值 埋设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宽度和深度等情况 隧道等被保护对象的监测方法和监测精度尚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 亦可以采用 泥浆护壁成孔后钻孔不容易清洗干净 易受基坑变形 深层水平位移计算时 当被测建筑内部有一定的竖向通视条件时 采用视准线小角法时 二是与现有测量标准规定的测量精度相协调 应在孔隙水压力监测的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计埋设位置附近的地下水位 2 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 现场条件 6.1.3 宜选用投点法 2 摄影测量等采用高新技术的监测方法已应用于基坑工程监测 锚杆轴力监测 6.10.4 温度标定 反两次量测 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通过在土体中钻孔的方法埋设测斜管 固定观测人员 6.1.2 在顶部观测点上安置接收靶 当采用多组串联方式构成观测线路时 强风等非振动源引起的干扰 6.1.5 1 孔隙水压力探头埋设有两个关键 或者通过埋设深层沉降标 2 这样既考虑了测量的困难又能满足监测预警值控制要求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 1 此时应适当增加测回数或选用高等级仪器来提高监测精度 深层沉降标 前视点均应设置棱镜或特制觇牌 并宜采用假定坐标系统或建筑坐标系统 角度误差不得大于5° 2 使用环境和使用频率等情况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后应测量初始值 气压和旁折光等因素 本条第1款贴埋标志方法主要针对精度要求不高的部位 工作基点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定期与基准点联测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过埋设磁环式分层沉降标 6.7.2 4 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进行竖向位移监测时 土压力监测 将上部观测点投影到底部 全站仪标称精度 对监测数据超过变化速率预警值但小于2√2σ 6.8.2 水准监测精度宜按本标准表6.3.4确定 3 2 观测时应进行下部点对中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 4 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之间应便于联测 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行正 2 下观测点高度差计算倾斜度 根据不同的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 也可预埋螺栓将传感器底面与螺栓紧固 饱和软土等渗透性小的土层水位管直径不宜小于70mm 复测周期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而定 可采用视准线活动觇牌法 6.9.7 坑底隆起监测 应设置定向点 自下而上以不大于0.5m间隔逐段测量 本条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状 也可按照各侧边布置独立的基准线 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 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 采用前方交会法时 应在支护结构施工前埋设 深度较大时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量测 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方法选择相应类型的传感器 应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段 钢立柱 排除粗差 倒镜各观测一次取平均值 基坑工程中人工监测常用的是活动式测斜仪 确保观测精度 视准线小角法以工作基点作为测站点 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后视点 6.13.2 8的观测精度等级一 施工震动与粉尘等基坑现场观测条件较差 用千分尺 2 裂缝监测宜采用下列方法 密集建筑区内 应符合下列规定 新技术 采用水准测量方 正式测量前宜使用探头模型检查测斜管导槽顺畅状态 水平位移基准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 管线和邻近建筑 采用视准线法时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 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量测 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结构形式 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 本条规定能满足本标准第8.0.4条中深层水平位移预警值的监测要求 需要对工作基点至监测点的距离进行适当限制 应保证沉降管安置到位后与土层密贴牢固 扭转 钻孔应圆直 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应填充密实 新方法 6.3.3 6.11.3 不应置于松软地面以及不平整 合理选择自触发设定值 以确保坐标数据的准确性 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顶入法 全站仪标称精度应符合本标准表6.2.5的规定 可粘贴反射片标志 并通过适当增加测回数以提高监测成果精度 因此 当垂直角超出±3°范围时 1 坑底隆起监测 测斜管一对导槽的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立柱内力 位移监测项目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且较差满足要求的观测值之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6.3.7 6.4.1 内力监测值宜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成熟 工作基点宜设置为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 当不便设置基准点时 因此一般应保证锚固体有3d的养护时间后才允许下一层土方开挖 监测点的测回数应根据观测精度要求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 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 6.11.3 作业方式 1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测站对中误差 宜以测斜管底部为位移起算点 应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后 各段接头及管底构造应保证密封 基准点可选择在沉降影响区以外稳定的建(构)筑物结构上 要防止混凝土将面向土层的土压力计表面钢模包裹 每隔一定的时间将探头放入管内沿导槽滑动 防止发生上浮 1 基坑周边地表 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 5 建立假定坐标系统或建筑坐标系统时 坑底隆起监测的精度应符合表6.13.2的规定 采用分层沉降仪量测时 如自动全站仪非接触监测 导线应做好标记 对安装于侧壁或拱顶等部位的传感器 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多点位移计多采用钻孔埋设 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 避免泥沙进入 桩基施工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 6.5.1 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 观测不应少于1个测回 方可确认预警 采用深层沉降标结合水准测量时 监测前应对经纬仪的垂直轴倾斜误差进行检验 建筑倾斜监测精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6.7.6 观测精度应满足对监测对象竖向位移预警监控的要求 视准线小角法测量误差来源主要有测角误差 6.3.1 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监控要求 孔隙水压力监测 应力计或应变计应在锚杆或土钉预应力施加前安装并取得初始值 每次测量应重复2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经分析 本标准中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均采用此监测方法 或钻孔到软土层再采用压入的方法埋设 现场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在不受施工扰动等因素影响的稳定位置设置方向标志作为方向基准 再放入沉降管 应符合下列规定 (2)当监测频率≤1d时 一是应能满足监测预警的要求 6.14.2 2 6.3.6 法进行量测 6.1 本条规定取下一层土方开挖前连续2d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其初始值 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可以采用绑扎法 2 裂缝监测 应使坐标轴指向尽可能与大部分基坑围护边线保持平行 基准点标石应埋设在当地冻土线以下0.5m 精度不宜低于0.5%F·S 3 技术成熟且经过工程实践检验的新设备 1 粘结剂可采用生石膏粉 并取下一层土方开挖前连续2d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其初始值 6.13.2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6.4 测量应在无雨雪 使传感器与被测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监测时尽量使仪器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如环境温度 因而所测数据与围护墙上实际作用的土压力有一定差别 传感器频带范围应覆盖被测物理量的频率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2 基坑开挖前的降水也可引起环境变形 进行仪器选型和计算小角测回数时 应力计或应变计进行检查测试 6.4 水平角观测法 8的有关规定 测斜管的埋设方法 另外 目前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发展很快 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考虑基坑监测中测站点至监测点距离一般不大于300m 6.1.2 6.2.3 测斜管的埋设可采用绑扎法 前方交会法等 两块铁片逐渐拉开 当基坑现场观测条件不利或监测数据不稳定时 6.7.1 竖向位移监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 单导线 6.9.7 对于灌注桩 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 测定其走向 6.11.1 交会角应在60°~120°之间 内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标定和编号 6.3.5 锚杆轴力计 软土中安装传感器时 6.11 采用静力水准测量进行竖向位移监测时 竖向位移监测中 2 进行正 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 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 对同一监测项目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导线网 4 本标准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记录探头编号 6.12.2 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 6.9.3 6722的有关规定 水平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宜设置具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 6.5.2 长度 对不同观测精度要求下的全站仪测角 不便设置基准点 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措施 应符合下列规定 选用投点法 可选用倾斜仪法或差异沉降法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 5 全站仪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的误差分析 因此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和预降水至少1周前埋设 工作时段等)下工作 5 采用基准线控制时 6.2.6 关于水平位移变化速率预警值与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的匹配问题 6.8 道路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竖向位移预警值按表6.3.4确定 并宜采用三点交会法等 观测要求等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内力监测宜取土方开挖前连续3d获得的稳定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不坚实的构件表面 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6.6.3 测距标称精度分别为0.5〞 可适当增加测回数或选用高等级仪器来提高监测精度 2 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不宜小于设计值的1.5倍 爆破方式 采用钻孔法埋设时 分别读取2次或4次位移数据 1 确认其工作性能 目前仍是基坑工程竖向位移观测的主要方法 使其无法感应土压力作用 受力面与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3 导致变化速率预警 6.1.7 围护墙(边坡)顶部 目前全站仪极坐标法是水平位移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8的有关规定 由于土压力计的结构形式和埋设部位不同 锚杆轴力监测 6.4.1 锚杆轴力监测宜采用轴力计 导线应按一定线路捆扎 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各种布网的长短边长不宜差距过大 建筑顶部的监测点标志宜采用固定的觇牌和棱镜 立柱 8的有关规定 但这样的精度还不能满足部分变形速率要求严格的基坑工程 干净 被测对象为土体时 基准点应稳定可靠 核查标定数据 尤其是基坑止水帷幕出现渗漏等基坑内外存在水力联系的情形 封口材料宜采用直径10mm~20mm的干燥膨润土球 支撑轴力 建筑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0 宽度 按本标准中提出的偏差中误差的精度要求 且其变化幅度相对于该监测项目的预警值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2次读数较差是指相同深度测点的2次竖向位移测量值的差值 应进行垂直轴倾斜修正 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3 6.5.3 周边管线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水平位移预警值按表6.2.4确定 6.11.2 6.12.5 应定期联测基准点 6.8.3 4 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一是保证探头周围填砂渗水通畅和透水石不堵塞 数字裂缝宽度测量仪等直接量测 8 墙体上的监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 6.4.2 全站仪仪器精度的选择是影响观测精度的关键 50026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当被测对象是岩石或混凝土介质时 当采用水平角观测法时 当测斜管嵌固在稳定岩土体中时 6.2 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 通过水位计进行量测 二 孔网 6.9.3 测量裂缝的宽度 埋设前应对土压力计进行稳定性 以保证得到真实的爆破振动物理量 所受的拉力与初始拉紧程度关系很大 要进一步结合变形速率预警值的要求提高监测精度 当基坑周边变形要求严格时 磁环式分层沉降标 6.9 6 全站仪标称精度应符合表6.2.5的规定 混凝土支撑 若土压力计埋设与围护墙构筑同期进行 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 6.8 剧烈的温度梯度变化 6.2 (1)当监测频率≥2d时 基准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 环氧树脂胶等 8的观测精度等级一 设备的维护保养 6.13.1 水平位移监测包括围护墙(边坡)顶部 在通视条件良好 水平位移监测网宜进行一次布网 注 当基坑周边变形要求严格时 基准点标志的型式和埋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宜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投点法 所用全站仪的测角标称精度不应大于1〞 6.9.6 游标卡尺 仪器 且每次监测均应测定管口位移 三是在控制监测成本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精度要求 然后再根据监测点坐标中误差选择满足该精度要求的监测仪器 环氧砂浆 以允许变形量的1/10~1/20作为测量精度要求值 0 6.4.4 在冻土地区 宜设置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沉降标或多点位移计埋设后1周量测 6.12.2 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由于钢筋束内每根钢筋的初始拉紧程度不一样 精度不宜低于0.5%F·S 在满足监控精度要求和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 6.12 (1mm+1ppm)时 1 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 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工作基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环设置的密度越高 钻孔法以及抱箍法等 定期对基准线位置进行检验 3.0mm的精度要求 沉降标或多点位移计应在基坑开挖前至少1周埋设 测振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为了方便全站仪的选用 2 当建筑内部具有竖向通视条件时 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 除使用本标准规定的监测方法外 1.5mm 钻孔法等 钻孔直径宜为110mm~130mm 以减轻劳动强度 水平位移工作基点的测量可采用全站仪边角测量 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监测时 起爆网路 1 以减小测站对中误差的影响 3 各段接头及管底应保证密封 降低监测成本 易于保存的地方 包括变化速率及预警累计值两个监测预警值的控制要求 同时考虑了国内外现有的大部分测斜仪都能达到此精度 每次观测均应对控制点稳定性进行检查 6.3 6.2.1 6.11 6.1.4 光纤监测 采用基准线控制时 则须解决好土压力计在围护墙迎土面上的安装问题 6.2.4 因此适当调低了精度要求 6.3.1 获得不同标称精度全站仪角度与边长观测所需要的测回数见表1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 不宜使用泥浆护壁成孔 为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时 光线 仪器安装和连接后应进行监测系统的测试 同一环境条件下施测 考虑到基坑变形监测特点 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且宜逐日量测1周以上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根据质量要求 当采用光学对中装置时 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可将表面松土夯实 土压力计埋设在围护墙构筑期间或完成后均可进行 6.7.3 有利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土压力计导线中间不宜有接头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和预降水至少1周前埋设 1 6.10 采用几何水准测量进行竖向位移监测时 在相对固定的周期内进行维护保养 周边建筑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 6.10.3 当选择不同标称精度全站仪时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 接头应集中引入导线箱中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适用于围护墙内力 3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潜水水位管直径不宜小于50mm 周边地表 插入法 以及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部分技术指标发生变化时 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不一 6.3.4 水准测量作业方式 6.9.5 6.14 监测仪器 量测精度还与沉降管同土层密贴程度以及能否自由下沉或隆起有关 例如挂布法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观测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距离较近的情况下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沉降管埋设时应先钻孔 4 一般规定 钢筋应力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1.5倍 但在异常情况下可不作强制要求 6.1.6 如因场地环境或通视条件限制 再在铁片表面涂上油漆 6.6.3 6.2.1 6.14.1 因此本条对测斜管的埋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确定时 H型钢水泥土墙等则可以采用抱箍法埋设测斜管 精度不宜低于0.5%F·S 6.7 倾斜监测 露出的未油漆部分铁片即为新增的裂缝宽度和错位 全站仪自动测量时 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 测站至监测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 然后换算出沉降管内各监测点的高程 6.9.5 因此本条所说的稳定值实际上是指在较小范围内变化的初始观测值 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 位置稳定 测量精度易保证 采用极坐标法 修正 3 水位管宜在基坑预降水前至少1周埋设 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时 应设置在位移和变形影响范围以外 3 8对不同观测精度等级水准仪精度要求的规定进行比较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预警值的要求确定 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 可采用垂准法 沉降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1.5mm 3 注 基坑周边环境中的地铁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坑底隆起采用钻孔等方法埋设深层沉降标时 可采用水准测量或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通过测定差异沉降计算倾斜值和倾向方向 测斜管管口 校核测站点坐标 按照表6.2.4确定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裂缝监测 所得到的分层沉降规律就越连贯和清晰 交会法 应根据位移预警监控要求及观测精度选取相应精度和量程的静力水准传感器 相邻测线交接处应在同一结构的上下设置2个传感器作为转接点 通过量测测斜管斜度变化 基准点标志的型式和埋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造成埋设失败 4 并应定期复测 为减少照准误差的影响 测站点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 实际上各监测项目都不可能取得绝对稳定的初始值 道路的竖向位移观测 也可采用独立的高程基准 可忽略仪器对中误差和人眼照准误差等偶然误差的影响 考虑了仪器测角与测距误差 4 2 然后测量初始值 觇牌对中误差和人眼照准误差的综合影响 仪器发展现状 沉降标至孔口垂直距离可采用钢尺量测 孔口高程宜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 基坑开挖前应至少经过1周时间的监测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测斜仪依据探头是否固定在被测物体上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量测静水位的变化是为了在计算中消除水位变化的影响 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上限可取设计压力的2倍 边角网等形式 与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 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自由设站法等 水平位移监测 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6.9.1 6.1.5 有助于监测仪器在检定使用期内的正常工作 也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或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 较差 管底应采取保护措施 否则测斜数据要进行修正 本条规定是监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2 监测方法简便易行有利于适应施工现场条件的变化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基坑开挖前应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 6.7.5 6.5 还要保持土压力计的承压面与土的应力方向垂直 应收集基坑开挖爆破规模 密封性检验和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沉降管和孔壁之间宜采用黏土水泥浆而不宜用砂进行回填 弹入法 地下水位控制监测 基准点与待测建筑的距离应大于该建筑基础最大深度的2倍 要求孔隙水压力计在基坑施工前2周~3周埋设 断裂 变形观测等级为二等以及采用极坐标法观测水平位移时 6.2.5 同时考虑不同基坑设计安全等级的变形速率预警值分布特征 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本条提出了较高的水准仪精度要求 3 6.9.2 即先埋设测斜管 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 凿出法等 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计算结果优于1.0mm 钻孔法若采用一钻孔多探头方法埋设则应保证封口质量 宜采用连通管式静力水准 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单面接触超声波法量测 轴力计仪表应与锚杆张拉设备仪表相互标定 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差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2 3 并按180°和90°的对称位置 应确定起算点 (σ 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工作基点与基准点进行联测 6.7.4 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