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体沿软弱结构面和岩体与其他材料接触面的剪切试验 试体最小边长不应小于50cm 高度不宜小于20cm 而是保持较小的数值 应力达到最大值 11.3.1 1 11.3.1 峰值强度 如果τ-u(τ)曲线直线段不明显 需要时可沿剪切面继续进行摩擦试验 11.3.6 每组岩体试验不宜少于5件试体 每组土体试验不应少于3件试体 或抗滑试验) 故应选择工程场地内具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位置 试验还可绘制各阶段的剪应力和法向应力的关系曲线 试体在峰值强度后 大面积剪切试验 此时对应的剪应力为屈服强度 土体可按每30s施加一级剪切荷载 并保持法向荷载不变 大面积剪切试验 剪切面开缝应为最小粒径的1/3~1/4 或应使法向荷载与剪切荷载的合力通过剪切面的中心 τ-u(τ)曲线直线段的末端对应的剪应力即为比例强度 屈服强度 试体剪切面积不得小于0.25m 当剪切变形急剧增长或剪切变形达到试体尺寸的1/10时 2 2 可采用平推法或斜推法 2 当剪切面水平或近于水平时 残余强度可利用τ-u(τ)曲线确定 剪切缝的中心 并不是完全失去承载能力 在一个正交平面坐标系内绘制的τ与u(τ)的关系曲线 为残余强度 峰值强度 同一组试验体的岩性应相同 试验前应对试件进行描述 并可确定相应的抗剪强度参数 更具有实用意义 可采用楔形体法 11.3 随应力增大 峰值强度 同一地质单元的大面积剪切试验不得少于3组 剪切面积不宜小于0.3m 即τ-u(τ)末段对应的剪应力 能包含宏观结构的变化 应变增大较快 剪胀强度可通过绘制剪应力τ与法向位移u(σ)的关系曲线确定 是根据同一组试验结果 确定相应的强度参数 岩体可按每5min施加一级剪切荷载 11.3.2 剪应力与法向位移关系曲线 剪胀点和剪胀强度等 τ-u(τ)曲线直线段后 试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最小边长的1.5倍 大面积剪切试验应绘制各法向应力下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 当需要确定两块试体接触面(软弱结构面)上的抗剪强度时 对应的剪应力即为峰值强度 大面积剪切试验可在试洞 剪胀强度相当于整个试样由于剪切带发生体积变大而发生相对的剪应力 施加的法向荷载 可终止试验 因为在滑动面上破坏的发展是累进的 11.3.6 并可确定比例强度 高度不宜小于最小边长的0.5倍 采用的大面积剪切试验称为抗滑试验 当需确定岩土体本身沿剪切面破坏的抗剪强度时 屈服强度 各阶段的抗剪强度参数可通过绘制法向应力与不同的强度(比例强度 4 11.3.5 验算岩土体的抗滑稳定性 残余强度)的τ-σ曲线 11.3 3 11.3.5 采用的大面积剪切试验称为抗剪断试验或抗切试验(法向应力为零) 比例强度 τ-u(τ)曲线上斜率为零 当剪切面倾斜时 剪切位移u(τ)为横轴 试体体积由压缩变为膨胀 每级剪切荷载可按预估最大荷载分8级~12级等量施加 施加剪切荷载应在法向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开始 荷载精度应为试验最大荷载的±2% 可以采用残余强度参数 剪切荷载应位于剪切面 11.3.4 大面积剪切试验由于试验的岩土体比室内试样大 即τ-u(τ)曲线 当需确定岩土体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时 以剪应力τ为纵轴 5 试坑内进行 可采用一些辅助手段确定 大面积剪切试验可用于岩土体本身 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 可根据剪切位移大于10mm时的试验成果确定残余抗剪强度 11.3.3 试验结束后应对剪切面进行描述 大面积剪切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最大法向荷载应大于预定法向应力 或宜为土的最大粒径的4倍~8倍 破坏部分的强度降为残余强度 受力状态应与岩土体在工程中的实际受力状态相近 屈服强度 采用的大面积剪切试验称为抗剪试验(或称摩擦试验 加荷可按4级~5级等量施加 试验条件应接近工程实际情况 发生峰值强度破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