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勘察的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应包括滑坡及其邻近地段 6.2 8 6.2.2 查明滑坡区的地形地貌 500 滑坡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查明滑坡的成因类型及诱发因素 5 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 勘探工作应结合多种手段进行 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滑动面位置 坡 圈定滑坡周界 6.2.4 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 厚度和体积 6.2.4 勘探线间距宜为30m~50m 查明滑动面(带)的形态 每层取样数不应少于6组 形成原因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外 滑坡计算还需要多次反算调整参数试算 滑带土天然和饱和的峰值以及残余抗剪强度等试验 由于影响滑坡稳定的因素较多 露头等 1000 调查内容要详细 6.2.3 勘探点深度应穿透滑动面以下不少于3m 地层岩性 边界条件 在滑坡体两侧也可布置勘探线 尚应进行滑体天然重度 滑 应综合评价 计算参数难以选定 饱和重度 滑坡稳定性评价应根据滑坡的规模 6.2.9 其勘探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 查明滑坡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树木的异态 坡 查明滑坡体的分布范围 5 可取1.00~1.05 富含地下水 物质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 但分析时必须对滑坡现状有恰当的估计 本规范推崇反演分析获得滑动面的强度指标 滑坡计算应选择与滑面形态相适应的计算分析模型 6.2.1 滑坡的形态要素 滑坡勘探工作布置应在地质测绘工作基础上进行 挖探 查明滑床的岩性及完整程度 6.2.3 应有一定数量勘探线延伸到滑坡后缘和前舌以外 4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对滑坡勘察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文地质条件和滑坡形态确定 6.2.10 工程设施的变形等 3 同时应提出治理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3 滑坡前兆 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 用于整治设计时比例尺应选用1 地质构造 6.2.5 并应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 评价滑坡对拟建工程的影响 滑坡可根据滑坡体物质成分 并应满足治理设计的要求 应采用滑动后实测主断面计算 是非常必要的 勘探线应按主滑方向布置 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s 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滑动面一般为软弱面 6.2.8 在预计滑动面上下应采用干钻 2 对处在暂时稳定的滑坡 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40m 软弱夹层及滑动面上下土层应逐层取样 6.2.5 对正在滑动的滑坡 比例尺可选用1 包括滑坡地段和邻近地段 在滑坡体转折处和拟采取工程措施的地段 200~1 滑坡形成原因及滑动性质等按本规范附录D进行分类 地下水和湿地的分布及发展变化的规律 滑动带 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不得少于3个 也应布置勘探点 1 滑动面的强度参数应通过反演分析 6.2 滑 尤其是地下水的分布及发展变化的规律 滑坡计算首先应根据勘察查明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计算模型 并提供滑坡防治措施建议 不得遗漏滑动面或改变滑动面的性状 并采取包括滑面的土样 才能获得较真实反映滑坡状态的结果 当采用钻探时 滑坡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洞(井 2 并可辅以物探手段 滑动体厚度 6.2.9 工程类比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经综合分析确定 并应分析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3 以及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 4 对碎石土可采用无泵反循环钻进 勘探手段应以钻探 当采用反演分析时 搜集当地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 破坏形迹 故不宜依据单纯的计算结果进行评价 6.2.10 7 稳定系数F 勘探工作布置及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勘探线上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 地表水 滑体体积 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 200~1 滑坡勘察布置适量的探井以直接观测滑动面 应尽量扩大调查范围 其次是确定合理的计算参数 其中勘探点包括钻探点 物质组成 s 6 槽)探为主 6.2.6 稳定系数F 1 1 查明滑坡引起的变形 滑坡勘察的岩土试样除应进行一般的物理力学试验外 6.2.7 2 可取0.95~1.00 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可能时 当地治理滑坡的经验 也可采用双重岩芯管或其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