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殊规定 植被 江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应采取水源涵养措施 晋陕甘高原沟壑区 滑坡等灾害 大别山-桐柏山山地丘陵区 3.3.1~3.3.8 南方红壤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沙障 滇西南山地区 川渝山地丘陵区 渣)场应注重防洪排水 砾幕 应合理利用和保护黑土资源 长白山-完达山山地丘陵区 3.3.10 城市区域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高原草甸区应注重草皮的剥离 消能措施 保护地表 应避免破坏地下暗河和溶洞等地下水系 应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 包括东北黑土区 北方土石山区包括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 应保存和综合利用土壤资源 减少外借土石方量 海南及南海诸岛丘陵台地区 南岭山地丘陵区 北方风沙区包括内蒙古中部高原丘陵区 2 燕山及辽西山地丘陵区 拦挡措施 排水 应保存和利用耕作层土壤 呼伦贝尔丘陵平原区 坡面应布设径流排导工程 土的车辆车厢应遮盖 北方风沙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3.3 宜设置雨水集蓄利用设施 2 西南岩溶区包括滇黔桂山地丘陵区 应采用下凹式绿地和透水材料铺装地面等措施 坡面应采取截(排)水和排水顺接 3 3.3.6 西南岩溶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台风特点 1 华南沿海丘陵台地区 化学固化等措施防治风蚀 1 2 东北黑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砂) 南方红壤区包括江淮丘陵及下游平原区 应采取沉沙措施 2 4 防护措施应考虑冻害影响 羌塘-藏西南高原区 应优化场地 取土(石 西南岩溶区 江南山地丘陵区 北方土石山区 增加降水入渗 渣)处置 1 雅鲁藏布河谷及藏南山地区 注重取土后的恢复利用措施 宜与其他建设项目统筹考虑 3.3 临时堆土(料)应采取拦挡 砂)场宜以宽浅式为主 或采取其他措施 泰沂及胶东山地丘陵区 1 2 防止引发崩岗 路面设计标高 西南紫色土区 汾渭及晋城丘陵阶地区 1 大兴安岭东南山地丘陵区 运输渣 3.3.5 4 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殊规定 3 松辽平原风沙区 碎)石覆盖 浙闽山地丘陵区 西北黄土高原区 3 针对暴雨 水土流失类型区是《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中划定的 西南紫色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藏东-川西高山峡谷区 南疆山地盆地区 沉沙等措施 应综合利用地表径流 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 苫盖 沙壳 弃土(石 植物固沙 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区 甘宁青山地丘陵沟壑区 车轮应冲洗 2 3.3.3 西北黄土高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武陵山山地丘陵区 东北漫川漫岗区 在丘陵漫岗区宜布设坡面径流排导工程 1 1 应采取应急防护措施 保护地表结皮层 东北黑土区包括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山地区 设置蓄水池等雨洪利用和调蓄设施 1 太行山山地丘陵区 3 晋陕蒙丘陵沟壑区 应保存和综合利用土壤资源 3.3.1 3.3.9 3.3.7 北方风沙区 华北平原区 北方土石山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弃土(石 可采取砾(片 取土(石 台湾山地丘陵区 青藏高原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北疆山地盆地区 3.3.8 保护和利用 2 1 2 植物措施宜配套灌溉设施 若尔盖-江河源高原山地区 3 西南紫色土区包括秦巴山山地区 平原地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西北黄土高原区包括宁蒙覆沙黄土丘陵区 豫西南山地丘陵区 防护措施应考虑冻害影响 防止产生扬尘和泥沙进入市政管网 滇北及川西南高山峡谷区 青藏高原区 3.3.2 江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应采取水源涵养措施 3.3.4 防止河渠淤积 应控制施工扰动范围 南方红壤区 青藏高原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及昆仑山北麓高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