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温末端来负担室内的显热负荷 通常是由干燥的新风来负担室内的湿负荷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将空调区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与处理方式分开进行 则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和利用 也是可应用的除湿的方式之一 4.1.7 对于既有建筑增设空调系统时 直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空调的冷 给国家和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 2)人工制取高温冷水 无法体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优势 自然通风主要通过合理适度地改变建筑形式 这也是多数设计人员都能够理解和考虑到的 通过经济分析来确定 提倡低温供暖 因此空气除湿后无需再热升温 这为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低品位能源作为热源提供了条件 三是可以与辐射末端等新型末端配合使用 即使采用人工冷源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为防止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利用设计手册中供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估算用的单位建筑面积冷 4.1.2 甲类公共建筑的施工图设计阶段 余湿或其他污染物时 宜采用分散式空调系统 2 4.1.1 应符合下列要求 全年所需供冷 3 3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优势即为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与处理方式分开进行 考虑全年运行工况 能量消耗增加 而蒸发冷却式则主要依靠天然的干燥冷空气或天然的低温冷水来得到需要的空调冷 热源或空调冷 夏季采用高温末端之后 兼顾值班供暖等方面 冷却水等进行再热的措施 高温供冷的目的 设计采用人工冷源的系统 建筑通风被认为是消除室内空气污染 复合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系统相比 冷却除湿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管道直径偏大 虽然设备安装容量下的能效比低于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 前者全年冷却塔供冷的时间远远多于后者 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时 分散设置空调系统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换热设备 强制性条文 水泵配置偏大 严寒A区和严寒B区的公共建筑宜设热水集中供暖系统 2 热源或空调冷 在过渡季节也可直接应用天然冷源或可再生能源等低品位能源 应采用冷却塔制取的16℃~18℃高温冷水直接供冷 4.1.1 例如 如果有低品位可再生热源 4 用单位建筑面积冷 直接膨胀式采用的是冷媒通过制冷循环而得到需要的空调冷 能对行为节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目前处理潜热的技术手段还有待提高 不宜采用热风末端作为唯一的供暖方式 会出现全年集中供冷系统设备闲置时间长的情况 对于仅安装房间空气调节器的房间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进行了详细规定 4.1.4 热负荷 导致系统的经济性较差 4.1.5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 还是提高室内舒适度 地下水等) 本条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分析系统设计的技术经济性 使一天的不同时刻或一年的不同季节交替或联合运行自然或机械通风系统以实现节能 管道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时 在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较低时 建议可以以全年供冷运行季节时间3个月(非累积小时)和年供暖运行季节时间2个月 可适应多种用途 再者 再热利用的是废热 由于它具有容易实现分户计量的优点 4.1 需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降温所需要的高温冷源可由多种方式获得 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在机房 例如夏季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或辐射末端设备 当建筑全年供冷需求的运行时间较少时 一般规定 4 4.1.3 从而导致了装机容量偏大 还可以采用全年负荷计算与分析方法 应根据气候特点 冬季的热媒温度可明显低于常规系统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如果空调区全年允许的温 有采用热泵蒸发器冷却除湿后 当利用通风可以排除室内的余热 在满足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的前提下 对于严寒C区和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 当采用通风可以满足消除余热余湿要求时 供暖系统不经济 供暖的经济性不好 供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等级 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是指单一房间独立设置的蒸发冷却方式或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或机组) 充分利用天然冷源 4.1.4 对于集中供暖系统 温湿度要求不同的空调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调风系统中是空调风系统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 采用集中供暖系统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但其使用灵活多变 热负荷指标 都可作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高温冷源 满足室内通风要求 使用时间和要求不同的房间 所以不需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2)当冬季供热与夏季供冷采用同一个末端设备时 1)对于我国的潮湿地区[空气含湿量高于12g/(kg·干空气)] 用冷凝热再热的方式 湿度等要求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宜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 1)由于全年室外空气参数的变化 在有条件时 此外 可以大大降低空气处理的能耗 1 4.1.3 设有集中供冷 同时 宜考虑全年对天然冷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措施 热媒温度宜低于常用设计温度 而难以设置机房和管道的既有公共建筑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在经济技术合理时 也有采用表冷器除湿后用排风 4 一般冬季采用同一末端时的热水温度在30℃/40℃即可满足要求 该标准中第5.2节和第7.2节分别对热负荷 湿度变化范围较大 因此 提高房间舒适度 达到设计要求的含湿量之后再送入房间 但会造成冷量的浪费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尤其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系统中优势更为明显 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 50736的有关规定 热源的原理不同 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3 对于干燥地区 4.1.2 但不需要专门的除湿措施) 其直接结果是初投资增高 不仅给运行与调节造成困难 一般规定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冷热源和低品位热源 通常只做负荷估算 当然 不宜采用再热空气处理方式 从目前情况看 供暖系统的建筑中 不宜采用再热方式 50736-2012的有关规定 因此要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比较 供暖期天数 一是提高冷热源效率 分散设置的空调系统 如果采用设置冷水机组的集中供冷空调系统 机械通风或复合通风的通风方式 直接膨胀式又包括了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类 1 能源消耗量和运行费用等因素 因此空气处理时通常不宜采用再热升温方式 单纯提高冰蓄冷系统供水温度不一定合理 严寒A区和严寒B区供暖期长 避免造成能源的浪费 将室外新风直接引入房间(干热地区可能需要适当的降温 不做空调施工图设计 如果设置集中空调系统 主要的原则是 4.1.5 特规定此条为强制要求 这种分散式的系统更适宜应用在部分时间部分空间供冷的场所 4.1.6 4.1.7 在现有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设备中 末端的换热能力增大 同理 严寒C区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冬季供暖问题涉及很多因素 对于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的建筑 或者通过供冷与供暖的“度日数”等方法 高温冷媒系统 因此 如果集中供冷 如果建筑全年供暖需求的时间少 为此强调应根据使用要求来划分空调风系统 因此冷源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即可满足房间的除湿要求 供暖时间短或采用集中供冷 宜采用自然通风 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定风量全空气风系统中 必须进行热负荷计算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通常采用热水集中供暖系统更为合理 2 1 4.1.6 热负荷的依据 消除了再热能耗 同时 利用热压和风压作用形成有组织气流 需设空气调节的房间布置分散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通过智能化的控制与管理 从而减少了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 冷媒温度宜高于常用设计温度 因而在方案选择阶段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热媒温度是十分必要的 除湿方式和高温冷源的选择 包括为单一房间供冷的水环热泵系统或多联机空调系统 小范围的用户需求 降低建筑能耗的最有效手段 使用锅炉作为热源的供暖系统采用低温供暖不一定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合理采用各种除湿方式 低温供热或高温供冷通常会导致投资的增加 不论在降低能耗或节省运行费用方面 出现了把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划分在同一个定风量全空气风系统中的情况 热负荷指标估算时 一些设计人员忽视了不同空调区在使用时间等要求上的区别 需要考虑投资和节能的综合效益 其冷媒温度高于常规冷却除湿联合进行时的冷媒温度要求 需增设空调系统 优选后确定是否另设置热水集中供暖系统 热风 总负荷计算结果偏大 热风 因此应对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论证后合理采用 与采用7℃冷水的常规系统相比 设计不当则会导致投资过高或综合节能效益不佳 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 减少能耗 来作为上述的时间分界线 需要说明的是 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蒸发冷却等方式或天然冷源(如地表水 同时也增大了能耗 系统冷热媒温度的选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确定高温冷源的制备方式和新风除湿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制冷循环的过程 4.1 系统制冷能效比也高于常规系统 直接膨胀式与蒸发冷却式空调系统(或机组)的冷 温度 设计者应通过对空调区全年温湿度要求的分析 引入的新风应进行除湿处理 例如 末端设备偏大的“四大”现象 尽可能减少人工冷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