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前安装恒温控制阀 位于集中供暖区的工业建筑 热功率能有效地适应热负荷变化 造成了蒸汽供暖不利于节能 生产辅助用房可采用蒸汽作热媒 技术和节能的条件下 供暖热媒的种类及参数根据项目情况综合比较后确定 热交换站二次泵台数不少于2台 不宜采用全面供暖系统 安全的角度考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仅在固定的工作地点设置局部供暖即可满足要求 2 对锅炉 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或顶板辐射供暖系统 5.2 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媒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 这个要求需要通过静态水力平衡阀来实现 工作地点不固定时应设置取暖室 热水供暖系统热力入口处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5℃ 其散热量比涂刷金属性涂料时能增加10%左右 热水可采用汽-水换热器制备 反之 散热器外表面涂刷非金属性涂料时 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h) 辐射供暖等系统形式 从而提高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 5.2 加大供回水温差 凝结水回收率低 利用余热或可再生能源供暖时 时 5.2.3 量同时调节 热媒及其参数受到工程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5.2.1 5.2.3 达到节材的目的 从实用的角度确定散热器的安装方式 可减少热输送能耗 热水供热系统采用热源处集中调节 在顶板下吊装向下送风的循环风机等 量调节或者质 同时 供 采用热风供暖时加大空气循环量 散热器前应安装恒温控制阀 其中1台备用 5.2.5 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应设置压力平衡装置 公用辅助建筑物可采用蒸汽作热媒 对每台设备的调节性能有要求 不利于节能运行 一级泵系统取17 5.2.6 且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100m 热水和蒸汽是集中供暖系统最常用的两种热媒 热源调节包括对热媒的质调节 时 当∑L≥1000m时 本条的计算思路与国家现行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按本标准表5.2.10选取 根据气象条件 热源调节是供暖调节的最基本措施 也起到限制供暖系统规模的作用 5.2.7 提高供水温度 二级泵系统取21 加大供回水温差 如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η 34规定 暖 b 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工业厂房不宜单独采用热风系统进行冬季供暖 采用中央质-量调节时 3 提高输送效率 可只设置1台 防止供暖系统过大引起系统内水力不平衡 应采用外表面刷非金属性涂料的散热器 5.2.6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及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计算系数 包括调整送风角度 2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0041规定 工业建筑供暖时 当其超过15%时 利用余热或可再生能源供暖时 应采用热水作热媒 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5.2.9 当采用“质-量”调节或考虑用户自主调节时 并采用自动化调节 5.2.10 α=0.0115 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应按下式计算 蒸汽供暖的跑冒滴漏 对于需要分室自动控制室温的散热器供暖系统 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而彼此间的比例基本维持 当工艺对室内温度无特殊要求 为了计算方便 热泵机组等的台数设置有要求 宜采用散热器供暖 在选配集中供暖系统的循环水泵时 规定耗电输热比(EHR-h)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采用过大的水泵 减小沿高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可以减少无效热损失 设置3台或3台以下中继泵并联运行时设备用泵 生产厂房 循环水泵选用调速泵 行政辅助建筑物仍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5.2.5 强调散热器明装 是基于保证供暖系统的运行效果 散热器供暖系统蓄热量大 当400m<∑L<1000m时 α=0.0069 设置与办公室或休息室相结合的取暖室 本条说明如下 表5.2.10 EHR-h——集中供暖系统的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 热水供暖系统各并联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允许差额不大于15%的要求 热力网采用分阶段变流量调节时 选择散热器时 锅炉台数 5.2.7 热风供暖系统蓄热量小 选用调速泵 应设置调节装置 本标准在∑L≤400m时 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并应配备供热调节装置 否则供暖各用户之间不易达到平衡 2 对改善劳动条件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可实现供暖量的精确调节 26-2010第5.2.16条 H——水泵扬程(m水柱) 所有末端按照设计要求分配流量 循环水泵不少于3台 5.2.10 全部按照α=0.0115来计算 ∑L——室外管网供回水管道的总长度(m) 有时生产工艺是以高压蒸汽为热源 厂区只有供暖用热或以供暖用热为主时 因此推荐采用热水作供暖热媒 5.2.2 因此不对蒸汽供暖持绝对否定的态度 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好 50019中规定 应采取减小建筑垂直温度梯度的技术措施 用户侧冷热水循环泵采用调速泵 从舒适 当系统根据气候负荷改变循环流量时 1 降低送风温度 供热情况和当地气候特点等条件 式中 加大辐射热的比例 为实现供暖的量或质调节 5.2.1 应减少热水供暖系统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 设置4台或4台以上中继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 热水供暖系统热力入口处资用压差不要过大 供暖调节和供暖计量都是供暖节能的要求 高于10m的空间采用热风供暖时 设置使整个房间都达到某一温度要求的全面供暖是不经济的 按下列选取或计算 宜在固定工作地点设置局部供暖 采用热风供暖风机电耗大 5.2.8 同时限制热力入口资用压差 有条件时应提高供水温度 供 有时厂房中无固定的工作地点 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差 公式(5.2.10)同时考虑了不同管道长度 当∑L≤400m时 ——水泵对应工作点效率 α=0.003833+3.067/∑L 这些措施包括 节约散热器金属消耗量 B——阻力常数 考虑室内干管比摩阻与∑L≤400m时室外管网的比摩阻取值差距不大 △T——供回水温差(℃) 减少供热浪费 5.2.2 G——单台水泵流量(m A——流量系数 水泵 热力站及建筑引入口处的局部调节和用热设备单独调节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调节方式 5.2.4 当厂区供热以工艺用蒸汽为主 提高供暖质量 采取自上向下的强制对流措施 5.2.4 供暖热源的配置应便于供暖量调节 暖 在不违反卫生 锅炉台数不少于2台 热媒及其参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用户侧需求进行供暖调节 不同供回水温差因素对系统阻力的影响 生活 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参考国内外资料规定的 50189-2005第5.2.8条思路一致 厂区供热以工艺用蒸汽为主时 仓库 采用下送型暖风机 散热器应明装 2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总供回水压差不宜大于50kPa 50041还规定 3 Q——供暖热负荷(kW) α——管长系数 当选用1台锅炉能满足热负荷调节和检修需要时 生产厂房 5.2.9 3 当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100m 5.2.8 凝结水水质差等问题 热力管网中继泵采用调速泵且减少中继泵的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