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的热水温度 在不影响其他用电设备以及配电网络的情况下 供水流量应能根据末端需求进行调节 照明设备应根据自然采光效果进行控制 制 全压启动节能安全 合理采用能量回馈单元不仅能实现快速 过渡季宜有加大新风比的控制方式 5 为满足工艺环境要求 应对一次能源用量进行计量 5 对于装机容量较大 更会影响到冷机尤其是离心机的运行能耗 因此二级泵系统采用压差设定值优化调节方式以发挥变速水泵的节能优势 1 存在冷热源设备及末端设备不用时相应的设备和电动阀门没有关闭 控制装置宜具备按预定时间表 冷热源机房的控制功能宜符合下列规定 变换极对数在转子回路连续调节等效电阻 8.3.8 实现效率优先进行水泵台数和转速的控制 以排除房间余热及污染物为主的通风系统 易于实现 需要及时排污 控制系统能报警并启动下一组设备而不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 应具有按规定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的群控功能 1 ②调节冷却塔风机转速 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优化调节室内温度设定值 通常有三种做法 设备台数较多的冷热源机房 因此采用水阀和风量调节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冷却水系统使用中 加热加湿等空气处理过程 可进行冷却塔风机的台数控制 可进行供水温度的优化 热回收装置电机用电量 热风供暖系统应根据室内温度调节出风温度或系统风量 较低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有利于提高冷水机组的能效比 吸热侧进排风温度和流量 8.3.3 热回收系统具备检测功能有利于监测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能力 8.3.1 冷机设备轮换使用 风机运行能耗加大 设置气候补偿器和时间控制器等装置来实现第2款和第3款的要求 采用全压启动 并常有全年运行全空气系统的特点 8.3.7 高低液位报警等内容没有一一列出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方法①采用定压差控制 自动调节与控制 不仅与冷却塔风机能耗相关 采用冷却塔供应空调冷水时的供水温度控制 8.3.8 8.3.13 应与冷水机组自带控制单元建立通信连接 冷却塔等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 使水泵在其高效区内运行 8.3.14 是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室内空气温度可监测与控制 内反馈串级调速以及电磁调速电动机调速等多种方式 因此 宜按照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控制 8.3 烟气温度 多台电梯的情况下 宜采用变频控制 但同时会使末端空调设备的除湿能力下降 8.3.18 全空气系统在整个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比例会增大到大于冷热源系统 工作点温度及供热量 经检测笼型电机降压启动时绕组发热比全压启动更要严重 车间舒适性空调在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条件下 工况自动转换 近一二十年来 控 对高风压工艺空调系统谨慎采用 系统类型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③供回水总管设置旁通电动阀 供小流量用水 为减少安装空间 可采用电动机定子调压 不仅可以降低照明能耗 7 8.3.12 1 6 应能进行水泵与阀门等设备连锁控制 水泵的台数控制保证系统水流量和最不利点的水压差 暖通专业常设置全空气系统完成过滤 3 热泵供热热风供暖系统等 在顺序启停和连锁排查有故障时 其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 优先采用台数控制节省运行能耗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宜采用流量优化控制方式 6 则与水泵定速运行相似 8.3.4 过滤器前后压差 8.3.13 以降低能耗 在不影响配电网络及相关设备的情况下 8.3.18 温感控制和综合集成控制等节能控制方式 为了节约运行能耗 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进行变速控制 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 按最节能的方式实现控制 燃气辐射供暖系统宜根据室内温度控制辐射器的投入量或燃气量 本条主要列出与节能设计相关的控制内容 供热量控制调节包括质调节(供水温度)和量调节(供水流量)两部分 可进行冷却塔的自动排污控制 集中供暖系统具备室温调控功能 应能根据需求供热量调节锅炉的投运台数和投入燃料量 方法②节能效果较方法①更好 过低的冷却水进水温度会影响冷机运行的可靠性 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会越来越大 在人工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采光 资源浪费等 4 8.3.15 对于未设集中控制系统的工程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需配置必要的监测与控制 以排除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 连锁控制非常有必要 基本的设备故障报警 热回收系统具有调控功能是节能的要求 但会使冷却塔风机能耗增加 避免水泵频繁启动 8.3.10 8.3.5 热回收装置应监测放热侧进排风温度和流量 工业冷热源站房和民用冷热源站房相同 8.3.2 对于变化范围比较小 冷却 8.3.15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是实现照明节能控制的有效途径 8.3.17 小火状态等能效相关参数上传至建筑能量管理系统 设置车间工作区污染物浓度和排放口污染物浓度监测与控制装置 根据管网水力计算进行选泵 从而节约能源 锅炉房和热交换站应具备供热量控制功能 而且可将电机制动或减速过程中所产生的再生电能回馈到电网 8 因此供水温度的优化调节需综合考虑整个系统的能耗 大火 冷却水排污方法有定期排污和控制离子浓度排污 笼型电机启动宜采用全压启动的方式 管路系统长 热回收器回收量应可以控制 精密空调车间宜采用电动水阀和风速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供水温度应能根据室外温度进行调节 按服务区域进行设备启停的功能 如区域温差 车间大型风机盘管的控制功能宜符合下列规定 由于信号点的距离近 相关标准 降低风机运行能耗等 是控制的基本要求 对启停时间进行优化调整 3 8.3.9 可进行冷水机组的台数控制 供暖系统应设置调控车间温度的装置 在顺序启停和连锁排查有故障时 对于低压配电而言 5 8.3.14 8.3.17 根据实际需求供热量调节锅炉运行台数和投入燃料量 以排除污染物为主的通风系统 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 室内空气温度可监测与控制 8.3.4 控制系统控制的冷热源站年平均能效不得低于设计能效 8.3.10 50055对于电机启动的要求即可全压启动 工业热风系统包括 2 能源计量总站具有能源计量报表管理及趋势分析等基本功能 控 水泵仍需多台运行 宜设置温度或浓度的监测与控制装置 8.3.11 第3款~第5款均是有效的节能控制方式 3 精密空调通常有特殊要求 风量调节对工艺环境的保障有较大影响 宜根据供回水水管路上压差控制转速 2 空气过滤处理阻力消耗大等情况时 为保证使用支路的正常水流量 4 可以根据工业建筑的用水量 通过调节旁通流量保证进入冷水机组的冷却水温度高于最低限制 拖动性的变频调速系统中 3 2 本条说明如下 6 冷冻水泵控制以解决好末端动态水力平衡为基础 对锅炉台数和燃烧过程的控制调节 2 在大惯量 多台电梯集中排列时 能源消耗很大 降低额外能耗 设置车间工作区温度监测与通风系统控制装置 当采用冷却塔免费供冷时 在保证工艺生产环境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宜按供水需求自动控制水泵启动的台数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4 关于冷却水的供水温度 冷水机组是暖通空调系统中能耗较大的单体设备 8.3.12 7 8.3 对于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 需要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末端需求变化进行调节 并宜采用冷量优化控制方式 制 5 冷热源站房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是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 会使冷水机组的运行能效比提高 ②取二级泵环路中最不利末端回路上的压差信号 电梯群控技术对于建筑节能和改善电梯的运行效果 中火 线绕转子异步电动机在转子回路连续调节等效电阻 可进行冷水(热泵)机组 且长时间在满负荷区域附近运行的电机 8.3.19 逆变器宜采用能量回馈单元 工艺生产环境允许时 8.3.16 具体内容根据建筑功能 ①取水泵出口主供回水管道上的压力信号 散热器供暖系统应检测热力入口处热媒温度和压力 1 很多全空气系统的输送能耗在送风允许温差小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控制功能宜满足下列要求 7 送风温差变小 侧窗和天窗宜采用定时控制 过滤器宜设置超压报警 避免设备运行大马拉小车 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冷能耗 工艺排风量大的补风系统 光感控制 宜能按照累计运行时间进行设备的轮换使用 二级泵系统压差测点的选择通常有两种 二级泵可进行自动变速控制 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应能报警并启动下一组设备 过滤器宜设置超压报警 8.3.2 8.3.11 工艺环境允许且技术经济合理时 5 可以实现按需供热 导致运行能耗增大的情况 8.3.19 2 8.3.9 用水的均匀性合理选择大泵 变频器 因此要对全空气系统进行全年动态运行控制 8.3.3 泵组也可以配置气压罐 8.3.6 从节能的观点来看 因此采用冷量控制方式较台数控制更有利于运行节能 车间舒适性空调宜优先采用台数控制 燃气加热热风供暖系统 风阀和水阀的启停连锁控制 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 冷热源站房控制系统还应做到 ①调节冷却塔风机运行台数 需有可靠的技术保证 且压差宜能优化调节 变频调速泵组应根据用水量和用水均匀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搭配水泵及调节设施 热回收装置的旁通装置应能自动控制 水泵 采用两台以上的冷水机组或总制冷量大于2000kW的集中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宜设置直接数字监测与控制系统 8.3.5 可进行水泵的台数控制 风机变风量控制宜采用变速控制方式 在满足候梯和乘梯时间阈值以及相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 4 冷水供水温度提高 变频调速 4 区域颗粒物浓度或正负压等要求 小泵搭配 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 电机的调速方式应根据实际的节能效果进行选择 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采用变频方案 烟道片角度 热风供暖系统通常使用在集中新风系统 群控系统分析每台电梯完成输送任务所付出的能耗 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电动阀门 一定要采取一定的冷却水水温控制措施 8.3.6 节省运行能耗并减少大气污染 对于冷却侧能耗有个最优化的冷却水温度 宜进行风机 车间采用大型风机盘管代替全空气系统的工艺空调方式增多 直接影响物流和人流的效率 候梯时间 合理安排启停时间 采用电梯的单台控制容易造成分布不均 1 宜能根据末端需求进行水泵台数和转速的控制 但信号传输距离远 第1款~第7款均是有效的节能控制方式 静止串级调速 乘梯时间等 能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 热媒为水或蒸汽的热风供暖系统 3 冷水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该机组的部分负荷区域 在方法①和方法②中冷却塔风机运行总能耗也得以降低 当采用群控方式时 经济技术合理时过渡季宜设置加大新风比的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