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虽然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对于非均质分布的软土地层 由于其沉积环境不同 不同成因的软土 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对各种勘探 12.3.4 如果在影响深度范围内 强度 2 软土中各含水层的分布 应合理进行试验方法的选取 形态 必要时进行横断面勘探 取土 压缩特性 1)对于均质厚层软土 对确定承载力和预测沉降有启发 灵敏度 6 埋藏谷 渠等分布范围及形态 或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确定 桩基评价应考虑软土继续固结所产生的负摩擦力 除常规项目外 可加密勘探点 12.3.1 旁压试验 静止侧压力系数 当需要圈定重要的局部变化时 12.3.2 查明软土的硬壳和硬底状态 先期固结压力(亦称最大历史压力) 固结系数 本条的各款内容是针对软土形成的地理一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的岩土技术特性提出的 滑动 由于软土钻探采取原状土样比较困难 取土后又容易受震动失水 提出的勘探与取样要求 因为这涉及软土地层的排水固结条件 应按土的先期固结压力与上覆有效土自重压力之比 5 它们能大大弥补钻探取样与室内试验的不足 以及古牛轭湖 地层结构及均匀性 一般建筑物可利用静力触探及其他原位测试成果 渗透系数 5 规定和经验公式 分布规律 9 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 1 沉降历时长短与强度在荷载作用下的递增速度 或软土围岩和地基受力范围内有起伏 边坡时 开挖 在每一地貌单元应有代表性高压固结试验 2 在有经验的地区 地表水疏干条件等 有可能有暗埋湖塘 12.3.3 确定先期固结压力并计算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 填筑工程 因此 一般还应包括 应严格按相关要求进行钻探 测试方法 所确定的计算深度下如果还有软土层 软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硬夹层的空间分布 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 3 成果按e-lgp曲线的形式整理 浜 淤泥和泥炭质土 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对影响或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的不均匀沉降 渗透系数等岩土参数 渗透系数 勘探 洼地 工程降水等造成的土性变化 本条主要针对软土的特殊性 后者可用固结不排水剪(CU)测孔隙水压力试验确定 厚度 根据建(构)筑物对沉降的限制要求 对含有沼气等有害气体的软土地基 对软土地层基坑和隧道的开挖 则应继续向下计算 将软土按超固结比OCR划分为欠固结土 埋深和起伏 软土的沉积环境 试验项目应根据不同勘察阶段 3 12.3.2 补给与排泄条件 对重要工点和重要的建筑物 7 软土地基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的比例为0.15~0.2时相应的深度 软土的勘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原位测试进行软土地基的勘探 提出加固处理措施的建议 使土体和已竣工工程变形 但目前还只能通过各种相关关系的建立来提供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颗粒成分 12.3.4 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快 国内外经验证明静力触探 它们的成因类型见表15 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所谓的“软土”泛指软黏性土 洼浜或古河道) 其分布范围 运输等原因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应作出评价 固结程度 颗粒组成与各层的水头高度是深基坑降水 8 测试孔深度应满足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和围护结构计算的要求 倾斜的基岩 池塘 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 形成年代 3 砂层等)或岩质底板时 软土的室内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岩性 地面变形及由此引起的工程设施受损或破坏及处理的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 性质 扁铲侧胀试验 对分析各类工程的稳定和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土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慢 11 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类型 软土的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应根据其固结排水条件 掌握了软土的灵敏度有助于重视挖土方法 地貌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质情况的变化 还应分析桩的侧向位移或倾斜 挖探 土体滑移或桩基变位等事故 变形作出评价 在查明其性质并确定有一定厚度后 4 当加荷速率低 提供抗剪强度参数 暗埋的塘 沟 1 并导致隧道结构开裂 应判定有害气体逸出对地基和围岩稳定性 12.3.1 可不再继续计算 应指出施工或相邻工程的施工(包括降水 软土的成因类型 致使室内试验数据不准 当加荷速率高 软土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沉降问题应引起勘察与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4 注意微地貌的变化 12.3 2 指导作用 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关规则 开挖与支护设计及地下结构的防水所需要的资料 软土 所以 调查基坑开挖施工 基桩施工 成因类型 可采用固结不排水剪(CU)试验或固结快剪试验 土压力系数 表15 邻近有河湖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评价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淤泥质土 一般应穿透软土层 3 十字板剪切试验 正常固结土与超固结土(后者还可进一步划分)对反映软土固结应力历史具有实用意义 地表水汇流和水位季节变化 以保证勘探结果的可靠性 勘探点的密度应满足相应勘察阶段岩土工程评价 软土 基础形式及软土的地层结构 静力触探 下伏硬底层的岩土组成 按超固结比划分软土 位移或破坏 e-1gp曲线上的回弹指数与压缩指数等对确定软土的承载力 抗剪强度 3 软土应采用薄壁取土器采取Ⅰ级土样 应分析软土侧向塑性挤出或产生滑移的危险程度 工程设计的需要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厚层软土 当桩基邻近有堆载时 现对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旁压试验 软土地基计算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可作如下控制 软土硬壳层的分布 宜采用自重压力预固结的不固结不排水剪(UU)试验或快剪试验 设计参数的选取 设桩或大面积填筑等)会导致软土中应力状态的突变或孔隙水压的骤升 支护结构类型 围岩 宜结合当地经验进行 1 在软土地区应充分采用静力触探测定软土层在天然结构下的物理力学性能 穴 软土的固结应力历史及反映这个历史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以防止出现坑底隆起 桩基设计及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关系甚大 一般情况下 以避免计算深度下的软土层的变形使总变形量超过允许变形值 层位的稳定性 1 宜先采用简易勘探 软土分布区的地形 本条中各款的规定 判定其对地基变形的影响 钻探等)和原位测试(静力触探 软土层下出现有密实或硬塑的下卧硬层(如半坚硬豁土层等硬土层 软土的勘察应特别注意此类问题的分析 各土样的最大试验压力及所取得的系数应符合沉降计算的需要 而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12.3.3 其中应特别重视查明砂层和含砂交互层的存在与分布 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及预测地基性状与表现等是重要的依据 产生过量沉降的因素很复杂 施工方法 一般宜为25m~50m 螺旋板载荷试验等)应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 成层条件和岩土工程治理的需要确定 对可透水性饱和土层的自重应力应用浮重度 固结试验方法 取样和及时送样 4 土体位移 3 应采用钻探取样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1 往往是地层变化或软土分布在地表上的反映(例如 特别是微地貌 室内试验方法测定软土的力学性质时 并提出措施建议 对软土而言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 灵敏度 12.3 地貌特征 6 在平原区地貌突变处 软土的成因类型 因此 十字板剪切试验及自钻式旁压试验是软土地区行之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 渗漏水等问题 3 钻至硬层或下伏基岩内2m~5m 勘探(简易勘探 为测定软土层在不排水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指标一般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 对重要建筑物和缺乏经验的地区 软土地基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的比例为0.1~0.15时相应的深度 厚度变化 一般包括施工扰动 原位测试可采用静力触探试验 自然固结以及运营震动影响等 所以 位置 3)压缩层计算中应注意 对软土场地因施工 软土中的含水层数量 6 10 隧道掘进 判定土的历史固结程度 1 结合地区经验确定 支护结构设计中土压力计算所需用的抗剪强度参数应根据不同条件和要求选用总应力强度参数或有效应力强度参数 5 2 土层的厚度均有其特点 十字板剪切试验 宜采用载荷试验方法确定 在工程地质单元中每层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10组 划分地层层次 为地基承载力计算测定强度参数时 性质及随季节变化情况 有机质含量等 选好支护措施或合理布置打桩施工程序 并提出相应措施 判定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和承压水头等水文地质条件对软土地基和隧道围岩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 有机质含量等 埋藏深度与变化幅度 当软土层较厚时 分析软土发生变形 不同工程类别和处理措施选定 尤其是沿线微地貌与软土分布的关系 试验 应根据软土的成层 软土地基主要受力层中有薄的砂层或软土与砂土互层时 2 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地下水类型 地基处理与结构措施的选择 应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 压缩层计算深度宜用应力比法控制 再布置钻探 河岸 软土的厚度及其变化对沉降和差异沉降的预测 1 泥炭等几种类型的软弱土类 甚至会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可行性 变形及施工的影响 2 当软弱土地基不均匀时 硬土层或存在较厚的透镜体时 厚度及性质 软土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经出现了过量沉降问题 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