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仍达不到6.4要求的 防护鞋 作业现场应配置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中 必要时采取供暖措施 a)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的方式进行隔离 作业前 f)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时 洞应进行严密封堵 a)打开人孔 中 有毒气体及氧气浓度 c)可燃气体 6 应穿戴高温防护用品 b)有毒物质允许浓度应符合GBZ i)在受限空间内从事清污作业 应增设监护人员 下(左 风门 右)各部位进行检测分析 h)低温的受限空间 应穿绝缘鞋 防止遗漏在受限空间内 应保持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良好 a)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作业时 该处受限空间内不应安排涂刷油漆 按GB a)氧气含量为19.5%~21%(体积分数) 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内容及要求如下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票有效期不应超过24h c)难度大 g)作业结束后 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 撤离人员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 a)作业前30min内 6.6 隔热等防护措施 b)必要时 d)在受限空间内从事电焊作业时 c)对作业设备上的电器电源 达到可以通风的安全条件要求 6.2 使用防爆工器具 对监护人的特殊要求 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分析 对现场进行处理 c)检测人员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检测时 并正确拴带救生绳 应配备相应的通信工具 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 未穿戴6.6规定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严禁入内救援 可采用强制通风或管道送风 可燃物质的作业活动 a)监护人应在受限空间外进行全程监护 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及工作鞋 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通气管应在进口处进行保护或加强绝缘 在富氧环境下不应大于23.5%(体积分数) 6.3 d)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 涂料等其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 f)有粉尘产生的受限空间 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6.5 应对上 电缆 劳动强度大 高温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 g)高温的受限空间 并随时与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保持联络 b)作业人员不应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人受限空间 受限空间作业 应确保受限空间内的气体环境满足作业要求 应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离 可采取如下措施 15577要求的条件下 防护手套等防腐蚀装备 数量进行登记 作业前 管道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作业前 应佩戴满足GB/T e)不应向受限空间充纯氧气或富氧空气 作业完毕后再次进行清点 2.1的规定 工器具等物品 气体浓度超限报警时 c)在忌氧环境中作业 6.7 必要时采取通风 通风前应对作业环境中与氧性质相抵的物料采取卸放 应在受限空间入口处增设警示标志 应佩戴隔绝式呼吸防护装备 应将工器具带出受限空间 应立即停止作业 c)监护人应对进人受限空间的人员及其携带的工器具种类 6.1 应穿戴防酸碱防护服 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不应采用水封或关闭阀门代替盲板作为隔断措施 内容如下 料孔 j)在受限空间内作业时 b)检测点应有代表性 6.8 不应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探入或进入受限空间 b)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 时间长 39800.1要求佩戴防尘口罩等防尘护具 b)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仍达不到6.4要求的 电源开关处应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受限空间作业应满足的其他要求 连续检测受限空间内可燃气体 并正确拴带救生绳 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缺氧环境下不应摘下防护面具 要求如下 应佩戴6.6中规定的个体防护装备 6.9 手孔 e)有噪声产生的受限空间 在有毒 进入下列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 置换或清洗合格的措施 6.4 应穿戴低温防护用品 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e)作业期间发生异常情况时 b)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 6.10 蒸气浓度要求应符合5.3.2的规定 并采取防止人员误入的措施 作业中不应抛掷材料 并2h记录1次 应在满足GB 当一处受限空间存在动火作业时 c)存在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 d)接入受限空间的电线 应避免与人员出入使用同—出入口 18664要求的隔绝式呼吸防护装备 f)停止作业期间